《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 〈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 〈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漢語大詞典》:小本
(1).开本较小的书册或画幅较小的画卷。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小本《易传》,尚多误字,已令儿子具禀大本校讎,不为不精。” 宋 陆游 《读书》“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自注:“时方读小本《通鉴》。” 清 孙承泽 《闲者轩帖考·禊帖》:“如 贾秋壑 使 廖莹中 缩《兰亭》为小本,以 灵壁 佳石刻之。此帖之妖也,不足言矣!”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续钞》:“僧 元靄 画 太宗 小本御容,舒却幞头,上插花五六枝。”《孽海花》第二三回:“﹝ 稚燕 ﹞説着,就怀里掏出个黄面泥板的小本儿。 凤孙 见是京报,接来祇一揭,第一行就写着:‘ 苏松太 兵备道着 章谊 补授。’”
(2).今亦称记事本为“小本”。
(3).小本钱。参见“ 小本经纪 ”。
(4).佛教语。 净土 三经中,《阿弥陀经》字数最少,称为小本。 清 魏源 《净土四经总叙》:“ 云栖 师中兴 浄土 ,乃专宏小本《弥陀》。”
(2).今亦称记事本为“小本”。
(3).小本钱。参见“ 小本经纪 ”。
(4).佛教语。 净土 三经中,《阿弥陀经》字数最少,称为小本。 清 魏源 《净土四经总叙》:“ 云栖 师中兴 浄土 ,乃专宏小本《弥陀》。”
《漢語大詞典》:念奴娇(念奴嬌)
(1).词牌名。其调高亢。 唐 天宝 妓女 念奴 “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鐘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念奴娇》,一百字,又名‘百字令’、‘百字謡’、‘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按: 宋 苏轼 有词,其首句为“ 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 江 月”,故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宋 戴复古 《念奴娇》词,其首句为“ 大江 西上”,故又名《大江西上曲》。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调与《念奴娇》同,故又名《壶中天》。 宋 姜夔 《湘月》词,自注:“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 宋 张辑 《念奴娇》词,有“柳花 淮 甸春冷”句,故又名《淮甸春》。《念奴娇》有平韵、仄韵两体,常见的为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 清 王奕清 《曲谱》卷一、卷六。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 清 王奕清 《曲谱》卷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