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少司命〉~7~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汉·王逸注:「言司命以孔雀之翅为车盖,翡翠之羽为旗旌,言殊饰也。」
典故
孔光尊董贤

相关人物
孔光
 
董贤


《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董贤传》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时贤父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光雅恭谨。知上欲尊宠贤,及闻贤当来也,光警戒衣冠出门待,望见贤车乃却入。贤至中门,光入閤,既下车,乃出拜谒,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均敌之礼。贤归,上闻之喜,立拜光两兄子为谏大夫常侍。贤繇是权与人主侔矣。

例句

孔光尊董贤,胡广惭李固。 李华 杂诗六首

典故
孔贵嫔


《陈书》卷七〈皇后列传〉~3~
史臣侍中郑国公魏徵考览记书,参详故老,云后主初即位,以始兴王叔陵之乱,被伤卧于承香阁下,时诸姬并不得进,唯张贵妃侍焉。而柳太后犹居柏梁殿,即皇后之正殿也。后主沈皇后素无宠,不得侍疾,别居求贤殿。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
典故

《诗经·小雅·常棣》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东汉·郑玄笺:「死丧可畏怖之事,维兄弟之亲甚相思念。」

例句

孔怀欣共寝,棣萼几含芳。 李峤

典故
三旬九饮
 
孔伋缊袍

相关人物
孔伋(子思)


《说苑》卷四〈立节〉~06~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例句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孟郊 长安羁旅行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李瀚 蒙求

典故
孔家禽
 
杨家梅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05~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例句

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 张祜 送苏绍之归岭南

典故
孔仅

相关人物
孔仅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而桑弘羊贵幸。咸阳,齐之大鬻盐,孔仅,南阳大冶,皆致产累千金,故郑当时进言之。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

例句

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㹪。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并序

典故
孔悝铭

相关人物
孔悝


《礼记注疏》卷四十九〈祭统〉~839~
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此卫孔悝之鼎铭也。」

例句

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时子权知岳州事)

典故
孔李通家
 
通家文举过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37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融,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馀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曰:『高明长大,必为伟器。』」

例句

不是通家旧,频劳文举过。 李端 赠神童

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五十韵以毕微志

典故 
孔明有知音

相关人物
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例句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杜甫 遣兴五首之一(黄鹤本以陶潜、贺公、孟浩然三首入庞德公一首后。)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费冠卿 閒居即事

典故
孔明故事

相关人物
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9~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

例句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杜甫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之一

典故
相关人物
墨子
 
孔子


《韩非子》卷十九〈显学〉~080~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

例句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王维 赠东岳焦鍊师

典故 
孔丘

相关人物
孔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閒,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例句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刘希夷 故园置酒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 临路歌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王绩 赠程处士

典故
孔雀东飞

相关人物
焦仲卿


《玉台新咏》卷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馀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馀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衔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谁「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住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裌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使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庵庵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傍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例句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李白 庐江主人妇

典故 
文举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荅,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馀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搆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于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荅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漢語大詞典》:孔盖(孔蓋)
以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亦泛指华丽的车舆。《楚辞·九歌·少司命》:“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王逸 注:“言司命以孔雀之翅为车盖。”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方丘歌:“笙颂合,鼓鼗会,出桂旗,屯孔盖。”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上帝命》:“璇题玉除,龙路孔盖;得之非心,逊亦云易。”
《國語辭典》:孔怀(孔懷)  拼音:kǒng huái
极为思念。后指兄弟之情。《诗经。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漢語大詞典》:杨氏果(楊氏果)
本指杨梅。 唐 人因 杨贵妃 嗜食荔枝,亦偶称之。 唐 张祜 《送苏绍之归岭南》诗:“珠繁 杨氏 果,翠耀 孔 家禽。无復天南梦,相思空树林。”参见“ 君家果 ”。
《漢語大詞典》:君家果
亦作“ 君家菓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 杨氏 子九歳,甚聪惠。 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人皆以姓氏谐音为戏。后遂以“君家果”称杨梅或捷对的典实。 元 朱晞颜 《杨梅和蒋远静来韵》:“才疎羞对君家菓,还有当年捷对无?”
分類:姓氏谐音
《國語辭典》:孔明  拼音:kǒng míng
1.三国时蜀汉诸葛亮的字。参见「诸葛亮」条。
2.非常明亮洁净。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
《漢語大詞典》:孔墨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与 墨 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 的并称。亦指儒 墨 二派。韩非子·显学:“ 孔 墨 之后,儒分为八, 墨 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 孔 墨 。 孔 墨 不可復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今文学言治则称 尧 舜 ,道行则言 孔 墨 ,授之政则不达。”梁书·本纪总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唐 韩愈 《读〈墨子〉》:“ 孔子 必用 墨子 , 墨子 必用 孔子 ,不相用,不足为 孔 墨 。”
《國語辭典》:仲尼  拼音:zhòng ní
孔子字仲尼。参见「孔子」条。
《國語辭典》: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人名。(西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