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郑孔(鄭孔)
经学家 郑玄 和 孔安国 的并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学如 郑 孔 ,文如 屈 、 宋 、 班 、 马 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
《國語辭典》:出入 拼音:chū rù
1.出外与入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受策以出,出入三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也作「出进」。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3.收入与支出。《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每银钱出入,俱是娄老伯做主,先君并不曾问。」也作「出进」。
4.不一致。如:「此事说法颇有出入,最好再查證一番。」
5.喘息。《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九。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3.收入与支出。《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每银钱出入,俱是娄老伯做主,先君并不曾问。」也作「出进」。
4.不一致。如:「此事说法颇有出入,最好再查證一番。」
5.喘息。《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九。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國語辭典》:有道 拼音:yǒu dào
1.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礼记。礼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汉。张衡〈西京赋〉:「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2.有学问道德。《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3.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金瓶梅》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
4.汉代举士科目之一。《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5.合理。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
6.书函中常用作对人的敬称。
2.有学问道德。《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3.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金瓶梅》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
4.汉代举士科目之一。《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5.合理。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
6.书函中常用作对人的敬称。
《國語辭典》:利器 拼音:lì qì
1.精良、有效的工具。也泛指对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机器人能代替人工,节省人事经费支出,是现代工业界赖以发展及赚钱的利器。」《晋书。卷五二。列传。阮种》:「良工之须利器,巧匠之待绳墨也。」
2.锋利的兵器或威力强大的武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平时在厮扑行里走,身边常带有利器。」《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外洋新出利器,不肯以秘法示人。其机括灵巧,猝难臆测。」
3.利于国家的事物。《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上》:「赏罚者,国家之利器也,所以惩恶劝善,不以喜加赏,不以怒增刑。」
4.指兵权。《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刘陶》:「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群丑刑隶,芟刈小民。」《资治通鉴。卷五九。汉纪五一。灵帝中平六年》:「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
5.比喻英才。《后汉书。卷五二。崔骃列传》:「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于明智。」《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虞诩》:「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2.锋利的兵器或威力强大的武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平时在厮扑行里走,身边常带有利器。」《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外洋新出利器,不肯以秘法示人。其机括灵巧,猝难臆测。」
3.利于国家的事物。《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上》:「赏罚者,国家之利器也,所以惩恶劝善,不以喜加赏,不以怒增刑。」
4.指兵权。《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刘陶》:「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群丑刑隶,芟刈小民。」《资治通鉴。卷五九。汉纪五一。灵帝中平六年》:「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
5.比喻英才。《后汉书。卷五二。崔骃列传》:「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于明智。」《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虞诩》:「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亲或母亲去世。《孟子。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楼》:「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黄省问。」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因言读书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也作「大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