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隳官
罢官;解职。文选·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曰:“隳,废也。”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閭。” 唐 包佶 《戏题诸判官厅壁》诗:“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上书对策,指陈其失,隳官获谴,无所顾虑。”
《國語辭典》:内荏(內荏)  拼音:nèi rěn
内心柔弱、怯懦。《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漢語大詞典》:齐如(齊如)
庄重恭敬貌。论语·乡党:“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齐,严敬貌。三物虽薄,祭之必敬也。”
《漢語大詞典》:批凤(批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比 孔子 於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 孔子 周行求合,故曰衰。”后因以“批凤”指对有德者的批评。 宋 王禹偁 《七夕》诗:“匏瓜从繫滞,糠粃任扬簸。批凤不足言,失马聊自贺。” 宋 王禹偁 《谢除左司谏知制诰启》:“此皆相公文曲分光,才江借润,遂使自天之命,詎求批凤之才;列地而封,翻及不龟之手。”
《國語辭典》:忿戾  拼音:fèn lì
愤怒而乖戾违理。《论语。阳货》:「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请车(請車)
论语·先进:“ 颜渊 死, 颜路 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颜路 父也。家贫,欲请 孔子 之车,卖以作椁。”后用为伤贫不遇之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飢, 回 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槨,悲茹薇而殞身。”
《国语辞典》:保成  拼音:bǎo chéng
保护成全。《书经。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汉。孔安国。传:「从汤至帝乙,中间之王,犹保成其王道,畏敬辅相之臣,不敢为非。」
《漢語大詞典》:负版(負版)
(1).手持国家图籍。论语·乡党:“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负版者,持邦国之图籍。” 刘宝楠 正义:“负本义置之於背,而图籍非可负之物,故解为手持,亦引申之义。”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登年徒负版,兴役趋伐鼛。”
(2).指国家版图。 清 方文 《二月十九日鉅野道中》诗:“ 南詔 也归新负版,西山谁问旧遗民。”
(3).见“ 负板 ”。
(4).身负版臿的人。指体力劳动者。 章炳麟 《非黄》:“且众选者,诚民之同志哉?驰辩驾説以彰其名,又为之树旗表,使负版、贩夫皆劝誉己,民愚无知,则以为诚贤。”
(5).见“ 负蝂 ”。
《漢語大詞典》:负板(負板)
亦作“ 负版 ”。
(1).古代丧服。披在背上的粗麻片。仪礼·丧服“衰长六寸” 汉 郑玄 注:“前有衰,后有负板,左右有辟领,孝子哀戚无所不在。”
(2).指戴重孝。 宋 陈亮 《祭郑景望龙图文》:“纵此月之多祸,岂诸贤之并倾!纵我命之不祥,岂一月之继丁!负版之人,执手大慟。”
(3).背负门板,以御弓矢。梁书·曹景宗传:“时 魏 攻日苦,城中负板而汲, 景宗 望门不出,但耀军游猎而已。”
《漢語大詞典》:负蝂(負蝂)
亦作“ 负版 ”。 虫名。即蝜蝂。传说该虫遇物则取而负之,虽困不止。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三 刘 二 曹 ,如负蝂升高,虽穷智力,要为有限。” 清 查慎行 《唐实君作〈憎蝇诗〉广其意得五十韵》:“螳螂怒当轮,蟋蟀勇负嵎,堆积走负版,腥羶集元驹。”
分類:虫名
《漢語大詞典》:射宿
夜射栖鸟。《论语·述而》:“弋不射宿。”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注:“弋,缴射也;宿,宿鸟。”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乃射宿饵魴,前缴鷫鷞。”
《国语辞典》:杌隉  拼音:wù niè
动摇不安。形容危险。《书经。秦誓》:「邦之杌隉,曰由一人。」汉。孔安国。传:「杌隉,不安,言危也。」也作「兀臬」、「兀臲」、「阢隉」。
《漢語大詞典》:孔郑(孔鄭)
汉 经学家 孔安国 与 郑玄 的并称。旧唐书·崔仁师传:“时校书郎 王玄度 注尚书毛诗,毁 孔 郑 旧义,上表请废旧注。”
《漢語大詞典》:布同
犹混同。史记·夏本纪:“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帝用臣不是,则贤愚并位,优劣共流故也。”按,布,书·益稷作“敷”。
《國語辭典》:媚奥(媚奧)  拼音:mèi ào
比喻阿附权贵。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尚虑进用之人,才或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将见分朋植党,互相倾摇。」
《漢語大詞典》:承辅(承輔)
辅佐。承,通“ 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论:“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书·冏命》:“旦夕承弼厥辟” 汉 孔安国 传:“旦夕承辅其君。”后因以称宰相。 唐 韩愈 《魏博节度使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讫其外庸,可作承辅。”宋史·孙诛传:“土大夫共以承辅期之,不幸早世。”
《漢語大詞典》:变食(變食)
改变平时饮食的内容。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改常饌。” 邢昺 疏:“谓将欲接事鬼神,宜自絜净,故改其常饌也。” 宋 朱熹 《观梅小集以斋禁不得奉陪因寄小诗》:“梅花年后欲离披,恰是先生变食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斋:“古人斋必变食,谓不食五荤,非不饮酒、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