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男子  拼音:nán zǐ
1.男人。《礼记。内则》:「男子居外,女子居内。」《三国演义》第九○回:「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
2.儿子。《庄子。天地》:「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國語辭典》:宗子  拼音:zōng zǐ
1.嫡出的长子。《礼记。曲礼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宗子思宁,薄言解控。」
2.皇室子弟。《文选。曹囧。六代论》:「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蕃卫。」《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魏王廷美传》:「子叔韶字君和,庆历六年,与诸宗子帝前临真宗御书,选第一。」
《國語辭典》:正体(正體)  拼音:zhèng tǐ
1.主体、本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
2.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
3.指规范的汉字字体。
4.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國語辭典》:冢嗣  拼音:zhǒng sì
嫡长子。《国语。晋语三》:「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其数告于民矣。」《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终于五子作乱,冢嗣遘屯。」也称为「冢息」、「冢子」。
分類:嫡长子
《漢語大詞典》:嫡长(嫡長)
嫡长子。南史·孝义传下·张悌:“ 景 又曰:‘ 松 是嫡长,后母唯生 悌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燕王 弘冀 嫡长有军功,宜为嗣。” 胡三省 注:“ 弘冀 , 唐主 之嫡长子。”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公主所育为吾嫡长,其餘孽何足齿及!”
《漢語大詞典》:冢嫡
嫡长子。晋书·吕纂载记:“臣虽年长,陛下国家之冢嫡,不可以私爱而乱大伦。”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夫 子纠 桓公 ,皆 襄公 之庶弟,而非冢嫡,各因畏祸而出奔。”
分類:嫡长子
《國語辭典》:嗣子  拼音:sì zǐ
1.承继王位的嫡长子。《汉书。卷三。高后纪》:「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2.以他人之子承继为自己的儿子。
《國語辭典》:元子  拼音:yuán zǐ
1.天子的嫡长子。《诗经。鲁颂。閟宫》:「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2.唐诗人元结的自称。亦称其书为「元子」。
3.咸鸭蛋。宋。杨万里〈野店二绝〉句二首之二。注:「江西以木叶汁溃鸭子,皆深红曰元子。」
4.肉丸之类的食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分茶酒店》:「查虾鱼、水龙虾鱼、虾元子。」
《國語辭典》:世子  拼音:shì zǐ
天子、诸侯的嫡子。《礼记。檀弓》:「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三国演义》第三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
《國語辭典》:别子(別子)  拼音:bié zǐ
即庶子。古代天子、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唐。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别子赵奢,当赵时破秦军阏与,有功,号『马服君』。」
《國語辭典》:别子(別子)  拼音:bié zi
1.别东西的用具。如线装书的套子上或字画手卷上用来别住开口的夹子。
2.扁形的佩玉。如:「你胸前的别子很漂亮。」
《國語辭典》:小宗  拼音:xiǎo zōng
1.不是嫡出的子孙。《礼记。丧服小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2.总数较少的物品。相对于大宗而言。如:「小宗邮件」。
《國語辭典》:嫡子  拼音:dí zǐ
1.正室所生的长子。《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2.正室所生的儿子。
《漢語大詞典》:乞言
(1).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詔之於东序。” 郑玄 注:“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晋书·王祥传:“天子幸太学,命 祥 为三老。 祥 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 祥 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方崇乞言之典,以极师臣之敬。”
(2).泛指请求教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倾下以纳忠,闻逆耳而不讳,广乞言於诽谤,虽委抑而不距。” 唐 王维 《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乞言于无説,请益于又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萧閒 自 镇阳 还兵府,赠离筵乞言者云……” 清 姚莹 《从祖惜抱先生行状》:“知先生不再出矣;临行乞言,先生曰:‘诸君皆欲读人未见之书,某则愿读人所常见书耳。’”
《國語辭典》:馀子(餘子)  拼音:yú zǐ
1.其馀的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
2.后备人员。古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其馀都为羡卒,称为「馀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
3.弱龄未壮之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漢語大詞典》:上嗣
君主的嫡长子。后指太子。礼记·文王世子:“其登餕献受爵,则以上嗣。” 郑玄 注:“上嗣,君之适长子。”晋书·潘尼传:“篤生上嗣,继期挺秀。”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皇太子某,体仁秉哲,恭敬温文,德协元良,礼当上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