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怨隙
嫌隙。《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狱中。”《旧五代史·晋书·郑韬光传》:“平生交友无怨隙,亲族之间无爱憎,恬和自如,性尚平简。” 清 陈确 《洛蜀论》:“夫事理则有曲直,怨隙则有大小,兵端则有先后,昭然在人耳目,不可掩也。” 师陀 《寒食节》一:“ 痣脸老叔 同那 关七 有点小怨隙。”
分類:嫌隙
《漢語大詞典》:闲隙(閒隙)
亦作“ 閒隟 ”。亦作“间隙”。
(1).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或尚未占用的时间)。《吕氏春秋·长利》:“今使燕爵为鸿鵠凤皇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明 唐顺之 《牌》:“造成二册后,乘此秋冬间隙,各该道亲自下场操练。” 毛泽东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
(2).引申为缺漏。 清 恽敬 《〈陶靖节集〉书后》三:“夫古人之事往矣,其流传记载,百不得一,在读书者委蛇以入之,综前后异同以处之,盖未有无间隙可寻讨者。”
(3).指可乘之机。《汉书·刘向传》:“是以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詆。”《陈书·傅縡传》:“骋异家,衒别解,窥伺閒隙,邀冀长短。” 宋 司马光 《乞申敕州县依前敕差役札子》:“必有本因新法得进之臣,乘此间隙,争言免役钱不可罢。”
(4).隔阂;嫌隙。《国语·晋语八》:“及 文子 成 晋 荆 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閒隙,是以受 郇 櫟 。” 韦昭 注:“閒隙,瑕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降兄弟之国,使无閒隟。”《北史·冯子琮传》:“时内外除授,多由 士开 奏拟, 子琮 既恃内戚,兼带选曹,自擅权宠,颇生间隙。”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五:“他在 日本 和大哥生了点间隙,大约因为钱不够用。”
(1).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或尚未占用的时间)。《吕氏春秋·长利》:“今使燕爵为鸿鵠凤皇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明 唐顺之 《牌》:“造成二册后,乘此秋冬间隙,各该道亲自下场操练。” 毛泽东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
(2).引申为缺漏。 清 恽敬 《〈陶靖节集〉书后》三:“夫古人之事往矣,其流传记载,百不得一,在读书者委蛇以入之,综前后异同以处之,盖未有无间隙可寻讨者。”
(3).指可乘之机。《汉书·刘向传》:“是以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詆。”《陈书·傅縡传》:“骋异家,衒别解,窥伺閒隙,邀冀长短。” 宋 司马光 《乞申敕州县依前敕差役札子》:“必有本因新法得进之臣,乘此间隙,争言免役钱不可罢。”
(4).隔阂;嫌隙。《国语·晋语八》:“及 文子 成 晋 荆 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閒隙,是以受 郇 櫟 。” 韦昭 注:“閒隙,瑕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降兄弟之国,使无閒隟。”《北史·冯子琮传》:“时内外除授,多由 士开 奏拟, 子琮 既恃内戚,兼带选曹,自擅权宠,颇生间隙。”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五:“他在 日本 和大哥生了点间隙,大约因为钱不够用。”
《漢語大詞典》:惎间(惎間)
(1).毒乱,危害。《左传·定公四年》:“ 管 蔡 启 商 ,惎间王室。” 杜预 注:“惎,毒也。 周公 摄政, 管叔 、 蔡叔 开道 紂 子 禄父 ,以毒乱王室。”《新唐书·姚崇传》:“太子惧,上疏以 崇 等惎间王室,请加罪,贬为 申州 刺史。”
(2).挑拨离间。《明史·张翀传》:“重臣批答,乏体貌之宜,而入羣小惎间之论。”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而次夫人独能知 高帝 ,且以其子相託。当 滁阳 信谗疑忌, 高帝 忧疑疾疢之时,其所以周旋侧陋解释惎间,又可知矣。” 清 王韬 《英待中国意见不同》:“ 英 於 中国 ,惟恐 美 人从而惎间之。”
(3).指嫌隙。《新唐书·李纲传》:“ 纲 上书太子曰:‘……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説,与朝廷生惎间。’”
(2).挑拨离间。《明史·张翀传》:“重臣批答,乏体貌之宜,而入羣小惎间之论。”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而次夫人独能知 高帝 ,且以其子相託。当 滁阳 信谗疑忌, 高帝 忧疑疾疢之时,其所以周旋侧陋解释惎间,又可知矣。” 清 王韬 《英待中国意见不同》:“ 英 於 中国 ,惟恐 美 人从而惎间之。”
(3).指嫌隙。《新唐书·李纲传》:“ 纲 上书太子曰:‘……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説,与朝廷生惎间。’”
《漢語大詞典》:携隙(攜隙)
犹嫌隙。《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等传论》:“ 陈思 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宋书·何承天传》:“去岁三王出镇,思振远图,兽心易骇,遂生猜惧,背违信约,深搆携隙。”
《漢語大詞典》:有间(有閒)
亦作“ 有间 ”。
(1).有区别;有差距。《庄子·天地》:“ 桀 跖 与 曾 史 ,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春秋少,非起人间也,而知人情伪。令自视何如即位时?’帝曰:‘有间矣。’”《金史·宗宪传》:“莫非王臣,庆幸岂可有间邪?”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 张子树 题其集曰《听松》。松之於雨於雪则有閒矣。”
(2).有嫌隙。《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间矣,不可以不示众。” 杜预 注:“间,隙也。”《鹖冠子·天则》:“上下有閒,於是设防,知蔽竝起。”
(3).有谗言。《史记·秦本纪》:“ 繆公 许之,使人与 丕郑 归,召 吕 郤 。 吕郤 等疑 丕郑 有閒,乃言 夷吾 杀 丕郑 。”
(4).病情渐有好转。《左传·昭公七年》:“ 晋侯 有间,赐 子产 莒 之二方鼎。” 杜预 注:“间,疾差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大臣衩衣见百官》:“时伏暑甚,丞相 淮 体弱不能胜,至闷絶。上亟召医,疾有閒。”
(5).有间隙。 宋 欧阳修 《读书》:“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药饵有间,时游庙堂。家居之乐,何以异此!”
(1).有区别;有差距。《庄子·天地》:“ 桀 跖 与 曾 史 ,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春秋少,非起人间也,而知人情伪。令自视何如即位时?’帝曰:‘有间矣。’”《金史·宗宪传》:“莫非王臣,庆幸岂可有间邪?”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 张子树 题其集曰《听松》。松之於雨於雪则有閒矣。”
(2).有嫌隙。《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间矣,不可以不示众。” 杜预 注:“间,隙也。”《鹖冠子·天则》:“上下有閒,於是设防,知蔽竝起。”
(3).有谗言。《史记·秦本纪》:“ 繆公 许之,使人与 丕郑 归,召 吕 郤 。 吕郤 等疑 丕郑 有閒,乃言 夷吾 杀 丕郑 。”
(4).病情渐有好转。《左传·昭公七年》:“ 晋侯 有间,赐 子产 莒 之二方鼎。” 杜预 注:“间,疾差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大臣衩衣见百官》:“时伏暑甚,丞相 淮 体弱不能胜,至闷絶。上亟召医,疾有閒。”
(5).有间隙。 宋 欧阳修 《读书》:“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药饵有间,时游庙堂。家居之乐,何以异此!”
《國語辭典》:少间(少間) 拼音:shǎo jiàn
《漢語大詞典》:微嫌
细小的嫌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其为庶常时,值同馆有以微嫌詈吏部吏者。时, 蒲坂 杨襄毅 为太宰,闻之大怒,愬之 江陵 相公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若其微嫌小隙,殞身于彼者之家……此又刁恶之无足惜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