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风威(風威)
(1).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漢語大詞典》:霜棱(霜稜)
亦作“ 霜棱 ”。
(1).寒威。 唐 陈子昂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诗:“仲冬边风急,云汉復霜稜。”
(2).喻官吏的威势。 宋 林逋 《集贤李建中工部尝以七言长韵见寄感存怀没因用追和》:“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臺宪减霜稜。”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妻钱氏仍前封制》:“矫矫霜棱,不摧残于交讁。”
见“ 霜稜 ”。
(1).寒威。 唐 陈子昂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诗:“仲冬边风急,云汉復霜稜。”
(2).喻官吏的威势。 宋 林逋 《集贤李建中工部尝以七言长韵见寄感存怀没因用追和》:“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臺宪减霜稜。”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妻钱氏仍前封制》:“矫矫霜棱,不摧残于交讁。”
见“ 霜稜 ”。
《漢語大詞典》:棱威(稜威)
威势,威风。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李太白怖州佐》:“ 裴君 不知何如人,至誉其贵而且贤,名飞天京,天才超然,度越作者,棱威雄雄,下慴羣物。”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宋 议深讨, 杨 始奋兵,棱威怵虣,反淳安甿。” 郭沫若 《〈咏史〉之二》:“棱威一代 明成祖 ,骨鯁千秋 方孝孺 。”
威严;威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蘄阳 之役, 桥蕤 授首,稜威南迈, 术 以陨溃。”《晋书·宣帝纪》:“文以纘治,武以稜威。”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 襄君 前建国, 项氏 昔稜威。” 唐 李白 《大猎赋》:“稜威耀乎雷霆,烜赫震于蛮貊。”
威严;威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蘄阳 之役, 桥蕤 授首,稜威南迈, 术 以陨溃。”《晋书·宣帝纪》:“文以纘治,武以稜威。”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 襄君 前建国, 项氏 昔稜威。” 唐 李白 《大猎赋》:“稜威耀乎雷霆,烜赫震于蛮貊。”
《國語辭典》:长策(長策) 拼音:cháng cè
1.长鞭。《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2.良策、长计。《文选。曹囧。六代论》:「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你在此终不是个长策,我送你盘费回去。」
2.良策、长计。《文选。曹囧。六代论》:「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你在此终不是个长策,我送你盘费回去。」
分類:威势
《國語辭典》:气势(氣勢) 拼音:qì shì
1.军队的士气、威势。《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我军方来,气势方锐,若不乘机进击,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