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乱旋(乱旋)  拼音:luàn xuán
回转飞翔的姿态。宋。欧阳修〈玉楼春。池塘水绿春微暖〉词:「从头歌韵响铮鏦,入破舞腰红乱旋。」
《漢語大詞典》:俜停
(1).姿态美好貌。 宋 苏轼 《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2).借指姿容美好的女子。 明 汤显祖 《还魂记·诘病》:“因何瘦坏了玉俜停,你怎生触损了他娇情性。”
《漢語大詞典》:妙态(妙態)
美妙的姿态。 汉 傅毅 《舞赋》:“姿絶伦之妙态,怀愨素之絜清。”
分類:美妙姿态
《漢語大詞典》:巧媚
(1).机灵而善谄媚。新唐书·皇甫鎛传:“ 鎛 乃益以巧媚自固,建损内外官禀佐国用。”宋史·宦者传三·童贯:“ 童贯 ,少出 李宪 之门。性巧媚,自给事宫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顺承。”
(2).形容姿态美好。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 却要 ﹞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 宋 朱长文 墨池编卷二引无名氏《草书势》:“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岂可一概而论哉!”
《漢語大詞典》:逸姿
美好的姿态。《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汉 陈琳 《鹦鹉赋》:“有逸姿之令鸟,含嘉淑之哀声。”《宋书·乐志四》:“君马丽且闲,扬鑣腾逸姿。” 清 魏源 《别陈筠心》诗之一:“鸞翮有逸姿,姑谢樊笼锻。”
分類:美好姿态
《漢語大詞典》:四威仪(四威儀)
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亦省作“ 四仪 ”。 唐 皎然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仪皆道意,不学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门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漢語大詞典》:卓约(卓約)
绰约。姿态柔美貌。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説苑·君道篇‘踔然独立’。踔与卓同。卓约,本叠韵字。庄子之淖约,《上林赋》之绰约,竝其证也。”《收获》1981年第3期:“风姿卓约的梧桐树,在地上投进摇曳不定的斑影。”
《漢語大詞典》:极态(極態)
谓绝妙的姿态。 汉 马融 《广成颂》:“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 明 唐顺之 《雁训》:“若夫 东海 献朱, 上林 呈白,匪恒理之所窥,亦云极态而尽饰。”
发急的神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一头推,一头口里噥道:‘ 凤来仪 若负此情,永远前程,不吉!不吉!’ 素梅 见他极态,又哄他又爱他,心下已自软了。”
《漢語大詞典》:姿表
姿态,仪容。梁书·王茂传:“姿表瓌丽,须眉如画。”宋史·真宗纪一:“幼英睿,姿表特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元少先生:“筵既撤,则公子出拜,年十五六,姿表秀异。”
分類:姿态仪容
《國語辭典》:丑态(醜態)  拼音:chǒu tài
不雅观、有失身分体面的态度。《红楼梦》第七四回:「探春也就猜著必有缘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
《國語辭典》:神态(神態)  拼音:shén tài
表情态度。如:「双胞胎的神态都很相似。」
《漢語大詞典》:凤转(鳳轉)
(1).形容姿态美妙,像凤凰回旋起舞一样。 唐 薛存诚 《仙石灵台赋》:“或鸞廻而凤转,乍云点而霜横。” 唐 钱众仲 《舞中成八卦赋》:“赴度应声,倏凤转而龙翥;攅青拖紫,骇霞粲而锦新。”
(2).形容书法笔势流转悦目。 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昨蒙书额度僧等,龙腾金榜,凤转银钩。”
《漢語大詞典》:风形(風形)
(1).犹风貌。指容貌姿态。南齐书·胡谐之传:“ 谐之 风形瓌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
(2).指风的大小动向。 宋 梅尧臣 《草木》诗:“草木无处所,动摇知风形。”
《國語辭典》:金莲步(金蓮步)  拼音:jīn lián bù
形容妇女的纤细小脚或步态轻盈。参见「潘妃金莲」条。宋。赵师侠〈鹧鸪天。妙曲清声〉词:「凌波隐称金莲步,蘸甲从教玉笋斟。」
《國語辭典》:金莲(金蓮)  拼音:jīn lián
形容妇女的纤细小脚或步态轻盈。参见「潘妃金莲」条。宋。刘过 沁园春。洛浦凌波词:「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
《漢語大詞典》:诡态(詭態)
(1).各种各样的姿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 南朝 宋 鲍照 《飞蛾赋》:“诡态齐生。”
(2).做作的姿态;怪异反常的姿态。魏书·恩倖传·徐纥:“时豪胜己,必相陵驾;书生贫士,矫意礼之。其诡态若此,有识鄙薄焉。” 唐 刘禹锡 《观市》:“鼓舌傖儜,詆欺相高,诡态横出,鼓嚣譁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