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接亲(接親)
(1).缔结姻亲。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2).迎接新娘。《中国歌谣资料·瑶族民歌·嫁女歌》:“接亲的人,你不要鼓手来催,你家难道没嫁过大姐老妹?” 沈从文 《阿金》:“十月小阳春,山桃也开了花,正是乡下各处吹唢呐接亲送女的一个好季节。”
《漢語大詞典》:天姻
(1).皇家姻亲。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臣寒门顇族,人凡质陋,閭阎有对,本隔天姻。” 唐 陆龟蒙 《苔赋》:“则有 卫 霍 天姻, 金 张 世族。”
(2).与仙人所结之姻亲。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玉管会 玄圃 ,火枣承天姻。”
《漢語大詞典》:国姻(國姻)
帝王的姻亲。晋书·外戚传·王蕴:“ 谢安 谓 藴 曰:‘卿居后父之重……可暂临此任,以紓国姻之重。’”宋书·王僧达传:“门爵国姻,一不贬絶。” 唐 白居易 《与茂昭诏》:“卿望重勋贤,寄崇藩镇,谋参庙算,宠接国姻。”
分類:帝王姻亲
《国语辞典》:联亲(联亲)  拼音:lián qīn
结成姻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有嫌著贫的,便是世家巨族,不得与甲长联亲。」
《漢語大詞典》:戚姻
亦作“ 戚婣 ”。 姻亲。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王家戚姻,主婿舅甥,贵莫与京,富不可名。”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于是不告戚婣交友,直走京师,日与贵公卿接。”
分類:姻亲
《国语辞典》:亲系(亲系)  拼音:qīn xì
亲属关系的系统。可分为血亲亲系及姻亲亲系。
《漢語大詞典》:姻属(姻屬)
有姻亲关系的家族或其成员。后汉书·窦武传:“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晋书·傅咸传:“司徒 魏舒 , 骏 ( 夏侯骏 )之姻属,屡却不署, 咸 据正甚苦。”
《漢語大詞典》:内姻
女眷方面的姻亲。新唐书·卢士玫传:“ 刘总 入朝,与 士玫 故内姻,乃请析 瀛 、 鄚 两州,用 士玫 为观察使。”
分類:女眷姻亲
《漢語大詞典》:帝姻
皇帝的姻亲。犹外戚。宋史·钱端礼传:“皇长子 邓王 夫人, 端礼 女也。殿中侍御史 唐尧封 论 端礼 帝姻,不可任执政,不报。”
《漢語大詞典》:姻谊(姻誼)
姻戚;姻亲情谊。 明 吴承恩 《寿叶太老夫人八十颂》:“先是内外姻谊及乡之人士,咸谓太夫人心翼数世,身经累朝。”《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復蒙舅父赏脸,看姻谊情分,情愿减收五万两,将库书让过愚甥。”
《漢語大詞典》:姻援
亦作“ 姻媛 ”。 犹姻亲。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魏书·杨椿传:“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 唐 赵璘 因话录·徵:“ 周公 制嫁娶之礼,安知后世以依衒姻援而求富贵?”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引《河东记·成叔弁》:“忽有媒氏诣门云:‘有 田 家郎君,愿结姻媛。’”
分類:姻亲
《國語辭典》:姻兄  拼音:yīn xiōng
称谓。姻亲中同辈兄弟的互称。元。刘诜〈饮谷平李氏〉诗:「尚馀八十病姻兄,罗羞馔客空罍瓶。」
《國語辭典》:眷生  拼音:juàn shēng
旧时姻亲的长辈对晚辈的自称。《金瓶梅》第三八回:「自此两家都下眷生名字,称呼亲家。」
《國語辭典》:姻末  拼音:yīn mò
对于戚属尊长的自称。
《漢語大詞典》:姻昵
亦作“ 姻妮 ”。 近的姻亲。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今之尽败,更由姻昵。”宋书·天文志三:“是时 琅邪王 辅政,王妃从兄 国宝 以姻昵受宠。” 唐 欧阳詹 《送蔡沼孝廉及第后归闽觐省序》:“人则姻昵,家惟里閭。”明史·熊文灿传:“初, 文灿 徙 蘄水 ,与邑人 姚明恭 为姻妮。”
分類: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