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姓系  拼音:xìng xì
姓氏宗族的源流系统。《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路敬淳》:「尤明姓系,自魏、晋以降,推本其来,皆有条序,著〈姓略〉、〈衣冠系录〉等百馀篇。」
《骈字类编》:鹤姓(鹤姓)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
《漢語大詞典》:甲姓
贵族世家。 唐 白居易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序:“天下有五甲姓, 滎阳 郑氏 居其一。”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閲为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僕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参见“ 四姓 ”。
《國語辭典》:四姓  拼音:sì xìng
1.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传。张弘策》:「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柳冲》:「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國語辭典》:汉姓(漢姓)  拼音:hàn xìng
1.汉人的姓氏。
2.汉族以外的人所冠的汉族之姓。
《国语辞典》:风姓(风姓)  拼音:fēng xìng
伏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幼学琼林。卷首。历代帝王纪》:「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故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在位百五十年。」
分类:伏羲
《國語辭典》:高姓  拼音:gāo xìng
问人姓名时的客气话。《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只见一个大汉开放门出来。黄巢进前起居,问丈人高姓。」
分類:敬辞
《漢語大詞典》:郡姓
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 薛氏 , 蜀 也,岂可入郡姓!’” 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韵府拾遗 寒韵》:姓潘
徐铉诗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韵府拾遗 微韵》:姓韦(姓韦)
梅尧臣诗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
《骈字类编》:柳姓
前定录柳宗元自永州司马徵至京师意望录用一日诣卜者问命且告以梦曰余柳姓也昨梦柳树仆地其不祥乎卜者曰无苦但忧远官耳夫生则柳树仆则柳木木者牧也其牧柳州乎卒如其言
《漢語大詞典》:正姓
谓同一宗族始祖之姓。《礼记·大传》“繫之以姓而弗别” 汉 郑玄 注:“始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 孔颖达 疏:“姓,正姓者,对氏族谓正姓也。云‘始祖为正姓’者,若 炎帝 姓 姜 、 黄帝 姓 姬 , 周 姓 姬 ,本於 黄帝 , 齐 姓 姜 ,本於 炎帝 , 宋 姓 子 ,本於 契 ,是始祖为正姓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可亦可类:“故 刘嘏 以为同姓有正姓、庶姓、单姓、复姓之分。”
《漢語大詞典》:还姓(還姓)
恢复原姓。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更立九十九姓,还存三十六国,旧胄还姓 尔绵 。”
分類:恢复复原
《韵府拾遗 灰韵》:姓裴
吴融贺京兆公诗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
《漢語大詞典》:土姓
古时因土赐姓,即以生地、居处或封地的地名为姓,以显扬之。《书·禹贡》:“锡土姓。” 孔 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有德之人,生此地以此地名赐为姓以显之。”史记·夏本纪:“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天子建其国,诸侯祚之土,赐之姓,命之氏,其敬悦天子之德既先,又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魏书·萧宝夤传:“乃起学馆於 清 东,朔望引见土姓子弟,接以恩颜,与论经义,勤於政治,吏民爱之。”
《韵府拾遗 敬韵》:分姓
魏书源贺传世祖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