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甘露饭

相关人物
如来佛


《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
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

例句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碑文下墓志·碑文下·头陀寺碑文〉~254~
耆山广运,给园多士。金粟来仪,文殊戾止。唐·李善注引《法华经》曰:「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
《李太白全集》卷十九〈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清·王琦注引《五色线》:「净名经义钞:梵语维摩诘,此云静名,般提之子,母名离垢,妻名金机,男名善思,女名月上。过去成佛,号曰金粟如来。」
《國語辭典》:如来(如來)  拼音:rú lái
佛的另外一种称号。意谓像过去诸佛那样的来,那样的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称为「大仙」。
《国语辞典》:如来藏(如来藏)  拼音:rú lái zàng
大乘佛教谓本身就含藏著佛体性的心识。此心识瑜伽行派认为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大乘起信论等则认为受无明熏染的真如就是如来藏。《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一切诸众生,平等如来藏。」
《漢語大詞典》:如来佛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例如: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国语辞典》:不空成就如来(不空成就如来)  拼音:bù kōng chéng jiù rú lái
佛教用语。五方佛之一。位在大日如来右手第二位。象徵事业。在密宗寺院及宋、辽古刹中,和大日如来、阿閦佛、阿弥陀佛、宝生佛合称为「五方佛」。
《漢語大詞典》:金粟如来(金粟如來)
佛名。即 维摩诘 大士。维摩,意为净名。《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李善 注引《发迹经》:“ 浄名大士 是往古 金粟如来 。” 唐 白居易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正传 金粟如来 偈,何用 钱塘 太守诗?” 清 龚自珍 《露华》词:“是 金粟如来 ,好相曾现。”
《國語辭典》:十力  拼音:shí lì
1.佛陀特有的十种能力。一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七:「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
2.菩萨的十种能力。《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为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诘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國語辭典》:一味  拼音:yī wèi
1.专一。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2.总是、一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李参军不肯说话,只是一味哭。」《红楼梦》第六八回:「一味的只劝二爷保重,别在外边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爷太太耽心。」也作「一昧」。
3.只具一味的菜肴。《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只一味也不好下酒,况列位在此,无有我不破钞,反吃白食的。」
4.中医上称药一种为「一味」。《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请长老,求些药引。」
《國語辭典》:金刚(金剛)  拼音:jīn gāng
1.一种矿石。参见「金刚石」条。《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西南夷传》:「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
2.比喻坚硬壮硕之物。《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毋霸,怕他怎的。」
3.佛教的护法力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
4.金刚猩猩的简称。参见「金刚猩猩」条。
《漢語大詞典》:金刚杵(金剛杵)
原为古 印度 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法苑珠林卷四:“前风轮坚固不可沮坏,有 大洛那力 人以金刚杵击之,杵碎,风轮无损。” 许地山 《空山灵雨·愿》:“愿你为降魔金刚杵,能破坏一切世间诸障碍。”亦省称“ 金刚 ”。《大日经》卷一:“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
《國語辭典》:本师(本師)  拼音:běn shī
1.传授自己学业或技能的老师。《史记。卷八○。乐毅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2.佛教徒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教导者,故尊称为「本师」。
《漢語大詞典》:绀发(紺髮)
原指佛教 如来 绀琉璃色头发。后亦指道教得道者之发,或泛指一般绀青色头发。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阳门饰豪眉之像,夜臺图紺髮之形。” 宋 徐铉 《赠王贞素先生》诗:“先生尝已佩真形,紺髮朱颜骨气清。” 明 文徵明 《送于器之廉宪还滁》诗:“忆得 滁阳 始相见,紺髮垂云俱弱冠。”
《國語辭典》:月面  拼音:yuè miàn
1.新月形的物体或物体外层弧度似新月的表面。
2.形容圆形而丰满的脸。明。宋濂〈思春辞〉:「歌扇但疑遮月面,舞衫犹记倚云筝。」
3.月球表面的简称。
《國語辭典》:佛号(佛號)  拼音:fó hào
佛的名号。《西游记》第一二回:「那一派仙音响喨,佛号喧哗。」《聊斋志异。卷三。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
《國語辭典》:言教  拼音:yán jiào
以言语教示他人。如:「身为父母,教导子女要言教、身教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