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识好歹(不識好歹)  拼音:bù shì hǎo dǎi
不能辨别好坏。指人糊涂,不知事情的是非或轻重。《西游记》第九二回:「我师不识好歹,上桥就拜。我说不是好人,早被他侮暗灯光,连油碰我师一风摄去。」《文明小史》五二回:「你们这班牛马奴隶,真真不识好歹!难道我们还来谎骗你不成?」也作「不知好歹」。
《國語辭典》:不知好歹  拼音:bù zhī hǎo dǎi
不能辨别好坏。指人糊涂,不知事情的是非或轻重。《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著实教训了一顿。」《红楼梦》第二四回:「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意。」也作「不识好歹」。
《國語辭典》:不知香臭  拼音:bù zhī xiāng chòu
不能辨别好坏或善恶。后多用于比喻不明事理或不识大体。《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龙氏自从薛教授夫妻去世,没了两个正经的老人家时时拘管他,便使出那今来古往,天下通行,不省事,不达理,没见识,不知香臭的小妇性子。」
《國語辭典》:槽头买马看母子(槽頭買馬看母子)  拼音:cáo tóu mǎi mǎ kàn mǔ zǐ
(谚语)买马须先看母马的优劣。比喻子女的好坏要看父母。《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槽头买马看母子,这们娘母子也生的出好东西来哩?」
《國語辭典》:道远知骥(道遠知驥)  拼音:dào yuǎn zhī jì
行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好坏。三国魏。曹植〈矫志〉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漢語大詞典》:道长论短(道長論短)
谓评论好坏是非。 丁玲 《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了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跳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亦作“ 道长争短 ”。 林如稷 《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國語辭典》:成败利钝(成敗利鈍)  拼音:chéng bài lì dùn
成功失败与顺利挫折。三国蜀。诸葛亮 闻孙权破曹休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行谊》:「人之毁誉欣戚,事之成败利钝,己之死生祸福,皆所不顾也。」
《國語辭典》:清浊同流(清濁同流)  拼音:qīng zhuó tóng liú
清洁的水和混浊的水汇合在一起同流。比喻好坏混杂,不辨是非。《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分類:不辨好坏
《漢語大詞典》:孬好
(1).方言。好与坏。如:孬好都行。
(2).方言。不管好坏;将就。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三章:“老嫂子啊,将 二楞 随身穿的孬好找一件子就行啊,用不着挑三拣四的……。”
(3).方言。引申为无论如何。如:孬好您是长辈。
《國語辭典》:泥沙俱下  拼音:ní shā jù xià
泥土和沙子随著河流冲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均混杂一起。清。袁枚《随园诗话》:「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國語辭典》:说长道短(說長道短)  拼音:shuō cháng dào duǎn
随意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俺倒不言语,他倒说长道短的。」也作「白说绿道」、「数黑论黄」、「数黄道白」、「数黄道黑」、「说白道绿」、「说白道黑」、「说短论长」、「说黄道黑」、「说长论短」、「说长说短」。
《漢語大詞典》:说咸道淡(説鹹道淡)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闲话。《新苑》1982年第1期:“‘你是怕别人说咸道淡?’‘说咸道淡,邪风鬼火,我都不怕!’”
《國語辭典》:说好说歹(說好說歹)  拼音:shuō hǎo shuō dǎi
为劝他人,好话、坏话都说尽。如:「我说好说歹的劝你,你就别再找他的麻烦了!」
《国语辞典》:是非不分  拼音:shì fēi bù fēn
不辨好坏、对错。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
《國語辭典》:日久见人心(日久見人心)  拼音: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时间一久便可知道人心的善恶。指时间是检验人心的最好方法。如:「今日总算认清他是个奸佞小人,真是日久见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