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寒不择衣(寒不择衣)  拼音:hán bù zé yī
受冻时,无论衣物的好坏,皆穿上身。比喻迫切需要时,无暇加以选择。《水浒传》第三回:「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惶不择路,贫不择妻。」
《国语辞典》:利弊互见(利弊互见)  拼音:lì bì hù jiàn
利益与弊害相互显见。指各有好坏。如:「每项措施总是利弊互见,难以十全十美。」
《国语辞典》:贱贵穷通(贱贵穷通)  拼音:jiàn guì qióng tōng
人的一生中起浮好坏,富贵贫穷等现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话说人生一世,沧海变为桑田,目下的贱贵穷通,都做不得准的。」
《国语辞典》: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拼音: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
(谚语)不能凭外貌判断人的好坏高低。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正末云)军师,量那无名的小将,何足道哉。(房玄龄云)老将军,古语有云: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休轻觑了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这正是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只是论女婿的贤愚,不在论家势的贫富。」
《国语辞典》:薰莸同器(薰莸同器)  拼音:xūn yóu tóng qì
比喻善恶相混,好坏不分。宋。王柏《鲁齐集。卷七。上王右司书》:「愿执事审时度势,熟虑精思,薰莸同器决无久馨之理。」
《国语辞典》:眼内无珠(眼内无珠)  拼音:yǎn nèi wú zhū
比喻不识货、不辨好坏。《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国语辞典》:玉石俱烬(玉石俱烬)  拼音:yù shí jù jìn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一同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山崩川竭,星霣日销,昆岳既毁,玉石俱烬。」
《国语辞典》:玉石同烬(玉石同烬)  拼音:yù shí tóng jìn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
《国语辞典》:玉石同焚  拼音:yù shí tóng fén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岗已燎,玉石同焚。」
《国语辞典》:臧否人物  拼音:zāng pǐ rén wù
褒贬品评人物的好坏。《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南史。卷一九。谢晦传》:「灵运父瑍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卒,而灵运好臧否人物。」
《国语辞典》:芝艾俱焚  拼音:zhī ài jù fén
芝,灵芝。艾,贱草。芝艾俱焚比喻好坏、贵贱、贤愚同归于尽。《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也作「芝艾俱尽」。
《国语辞典》:不分好歹  拼音:bù fēn hǎo dǎi
不辨别善恶好坏。《西游记》第二九回:「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
《国语辞典》:不识高低(不识高低)  拼音:bù shì gāo dī
不能分别是非好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谁知世人眼浅,不识高低。闻知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能信他?谁能请他?」
《国语辞典》:不问青黄(不问青黄)  拼音:bù wèn qīng huáng
不管是非黑白,不管好坏。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国语辞典》:结果论(结果论)  拼音:jié guǒ lùn
行为的是非善恶,须视行为结果的好坏来断定,称为「结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