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好赖(好賴)
(1).好歹。好坏。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不管好赖,不是空车往回走,能挣一棒子酒。” 康濯 《买牛记》:“老汉早把牛看了个遍,连牛的长相也早记住了,但他说:‘咱不挑,咱看也没看清,咱反正好赖不管。’”
(2).好歹。谓不问条件好坏,将就从事。 康濯 《买牛记》:“今年开春以后,互助组好赖凑成了,但他也还是不闲。”
(3).好歹。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我好赖也是个党员。” 康濯 《我的乡下》:“拿我说吧,我自打一抗 日 就参加党,闹农会、减租、战斗、生产、土地改革,认识好赖也有点转变了。”
《国语辞典》:有眼色  拼音:yǒu yǎn sè
1.有眼光,能分辨是非好坏。《歧路灯》第八回:「只是那光景,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2.善于观察,知道如何应对进退。如:「他很有眼色,应该不会做出这种没分寸的事情。」《红楼梦》第五○回:「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姑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
《國語辭典》:有眼无珠(有眼無珠)  拼音:yǒu yǎn wú zhū
比喻缺乏辨别能力。《西游记》第六回:「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野叟曝言》第三六回:「卑职有眼无珠,一时冒昧,罪该万死!」
《漢語大詞典》:玉石杂糅(玉石雜糅)
比喻好坏混杂。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公侯已下,玉石杂糅;贤士之行,善恶相苞。”
分類:好坏混杂
《漢語大詞典》:玉石相揉
比喻好坏混杂。孔丛子·对魏王:“駑驥同辕, 伯乐 为之咨嗟;玉石相揉, 和氏 为之嘆息。”
分類:好坏混杂
《國語辭典》:玉石俱焚  拼音:yù shí jù fén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𦙍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后指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如执迷不降,打破关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机反邪归正?朝廷必有酬报。不然他日一败,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烬」、「玉石同沉」、「玉石俱烬」、「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國語辭典》:玉石混淆  拼音:yù shí hùn yáo
形容贤愚杂处,难以区别。宋。岳珂《桯史。卷一二。淮阴庙》:「两旁皆过客诗句,楹楣户牖,题染无馀,往往玉石混淆,殊不可读。」
分類:好坏混杂
《國語辭典》:玉石不分  拼音:yù shí bù fēn
玉和石头混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只是我亦随军在此,兵败之后,玉石不分,岂能免难。」
《國語辭典》:音质(音質)  拼音:yīn zhí
参见「音品」条。
《國語辭典》:音色  拼音:yīn sè
参见「音品」条。
《國語辭典》:薰莸不同器(薰蕕不同器)  拼音:xūn yóu bù tóng qì
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器具里。比喻君子与小人或好人与坏人不可同处。《孔子家语。卷二。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也作「薰莸异器」。
《漢語大詞典》:熏莸不同器
喻善恶好坏不能共处。
《国语辞典》:评头评足(评头评足)  拼音:píng tóu píng zú
本为评论妇女姿态仪容。后引申为评论是非好坏。如:「那件事大伙正在评头评足,议论纷纷。」也作「品头题足」。
《国语辞典》:良莠不分  拼音:liáng yǒu bù fēn
好坏参差,素质不一。《清史稿。卷三七六。吴杰传》:「驭夷长策,当先剿后抚。未剿遽抚,良莠不分。」也作「良莠淆杂」。
《国语辞典》:良莠不一  拼音:liáng yǒu bù yī
好坏参差,素质不一。《清史稿。卷二八四。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也作「良莠淆杂」。
《国语辞典》:良莠淆杂(良莠淆杂)  拼音:liáng yǒu yáo zá
好苗和野草混淆夹杂。比喻好坏不分或素质参差。《清史稿。卷二六七。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淆杂,臣通饬严禁。」也作「良莠不分」、「良莠不齐」、「良莠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