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隐居江湖之间。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旧指在各地奔走以献演技艺混饭吃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们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们做官的,我们那儿都可以混。」
《漢語大詞典》:流竞(流競)
(为官职)奔走争逐。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周书·艺术传·黎景熙:“革浮华之俗,抑流竞之风。”新唐书·王世充传:“尝与公等约,左右僕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
《漢語大詞典》:浮骖(浮驂)
指奔走的骏马。《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河流有急澜,浮驂无缓辙。”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浮,行也。” 宋 贺铸 《江南曲·潇潇雨》词:“浮驂晚下 金牛渚 。”
分類:奔走骏马
《國語辭典》:躁动(躁動)  拼音:zào dòng
因急躁而坐立不定。如:「火车误点太久,月台上的乘客开始躁动了。」
《漢語大詞典》:传遽(傳遽)
(1).传车驿马。亦指乘传车驿马的使者。周礼·秋官·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 郑玄 注:“传遽若今时乘传骑驛而使也。”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君辱举玉趾,以在寡君之军,羣臣将传遽以告寡君。”《诗·大雅·江汉》“告成于王” 汉 郑玄 笺:“克胜则使传遽告成于王。”
(2).犹言供役使,奔走。礼记·玉藻:“凡自称……士曰传遽之臣。” 孔颖达 疏:“士位卑,给车马役使,故称传遽。”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奉公砥节,谢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时,絶传遽拜除之竇。” 清 钱谦益 《河南归德府高锵授中宪大夫制》:“郡守多传遽厥职,希望拜除,朕深患之。”
《國語辭典》:赶趁(趕趁)  拼音:gǎn chèn
1.为生计奔走张罗,多指赶场以卖艺、做生意等维持生计。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酒楼》:「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后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两旁许多赶趁的人,将各种货物也有开铺面的,也有杂堆在地下的。」
2.赶做。如:「为了贴补家计,她每天忙著赶趁家庭手工副业。」《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3.追赶、奔走。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好运,好运,卑田院里赶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计挂著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
4.利用时机赶紧去作。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别无擘画,只是赶趁催督将士向前入贼境,不度事势难易,地里远近,兵马彊弱,堪用与不堪用。」
5.旧时指妓女到酒楼唱歌陪酒。《醒世恒言。卷三》:「又有个家道凋零,养他不活,苦守不过,依旧出来赶趁。这谓之不了的从良。」
《漢語大詞典》:七奔
左传·成公七年:“ 子重 子反 於是乎一岁七奔命。”谓一岁中七次奔走应命。后以“七奔”谓一再奔波。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密涂亘万里,寧岁犹七奔。” 唐 王维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漢語大詞典》:趋营(趨營)
亦作“趍营”。 奔走钻营。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 宋 曾巩 《青云亭闲望》诗:“趍营众所便,冒涉吾久恐。” 宋 韩维 《鲁恭太师庙》诗:“趋营止目前,不顾患害深。”
分類:奔走钻营
《漢語大詞典》:利足
善于行走;善于奔走。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策蹇步於利足之途。”
分類:行走奔走
《漢語大詞典》:流迸
(1).流离,奔走。后汉书·樊準传:“时饥荒之餘,人庶流迸,家户且尽。”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张裔书》:“后流迸 南海 ,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又詔流迸之人,皆令还本,违者徙边。”
(2).流溅。 宋 王禹偁 《庶子泉》诗:“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分類:流离奔走
《漢語大詞典》:利尘(利塵)
喻为名利而奔走钻营的嚣乱之象。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利尘白冥冥,独此清夜止。”
《漢語大詞典》:狗功
猎狗追捕野兽之功。比喻为主子奔走效劳而立的功劳。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三:“兔死缚 淮阴 ,狗功指 平阳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辱及父兄:“御史 李植 劾其往年自敍河工,以发踪人功推 江陵 ,而以狗功自居。” 柳亚子 《哭顾锡九烈士》诗:“乱世无人道,群兇有狗功。”参见“ 功狗 ”。
《國語辭典》:功狗  拼音:gōng gǒu
受人指示而奔走有功的人。汉高祖曾说萧何为功人,诸将为功狗。《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分類:立功
《國語辭典》:狉狉  拼音:pī pī
走动、奔驰的样子。唐。柳宗元〈封建论〉:「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分類:奔走
《漢語大詞典》:触鹿(觸鹿)
典出晋书·孝友传·许孜:“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 东山 ,躬自负土……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亙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 孜 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於所犯栽下。”后因以“触鹿”谓孝感所至,墓地无奔走撞犯之鹿患的典故。 宋 苏轼 《同年程德林求先坟·思成堂》诗:“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清 顾炎武 《墓后结庐三楹作》诗:“旧栽松树无触鹿,惟有老柏衔悲枯。”
《漢語大詞典》:太湖精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性豁达嗜酒,每醉,狂呼奔走,乃下笔。因其生长 吴县 ,故时人称为“太湖精”。 唐 李颀 《赠张旭》诗:“ 张公 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清 唐孙华 《草圣祠》诗:“卑宦曾为 常熟 尉,高名独擅太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