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拜疏
上奏章。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秩满当去,诸生輙拜疏乞留。”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漢語大詞典》:批敕
代皇帝批示处理奏章和对草拟的制敕签署意见。 唐 罗隐 《送李右丞分司》诗:“在省曾批敕,中臺肯於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 藩 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裴垍 言於帝,以为有宰相器。”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平生批敕手,浓墨写黄纸。”
《漢語大詞典》:自表
(1).自示其独特别致。庄子·天下:“﹝ 宋鈃 尹文 ﹞作 华山 之冠以自表。”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新唐书·李晟传:“ 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
(2).自上奏章;自己上表呈请。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侍御史 蜀郡 景毅 子 顾 为 膺 门徒,未有録牒,不及於谴。 毅 慨然曰:‘本谓 膺 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脱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自表 后主 曰:‘ 成都 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餘饶。’”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 侯 ( 葛浦庐 )曰:‘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乃自表乞转封於弟。”
《漢語大詞典》:谏疏(諫疏)
条陈得失的奏章。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諫疏尤宜罕。”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十二:“《骚》情諫疏到今称,娬媚何当属 魏徵 。”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附论西汉不是奴隶社会》:“把这些事例和 董仲舒 的谏疏对照起来,我们可以放心地下出一个判断。”
《漢語大詞典》:奏劾
(1).上奏章检举。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2).指代监察官员。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
《國語辭典》:悚惕  拼音:sǒng tì
惊惶恐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馀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晓得冤孽见在面前了。」
《漢語大詞典》:剡章
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 宋 陆游 《与赵都大启》:“方剡章而俟报,輒怀檄以径前。” 康有为 《故候选主事亡弟广仁》诗:“王卿敬汝才,剡章荐延阁。”
分類:奏章
《漢語大詞典》:疏草
奏章的草稿。
分類:奏章草稿
《漢語大詞典》:手疏
(1).亲手书写奏章。 唐 王维 《送缙云苗太守》诗:“手疏谢明王,腰章为长吏。”宋史·赵普传:“ 普 手疏諫曰:‘伏覩今春出师,将以收復 关 外,屡闻克捷,深快舆情。’”
(2).亲笔陈奏。
(3).亲笔书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书启二字》:“帝自手疏与 突厥 书。”
《國語辭典》:章草  拼音:zhāng cǎo
一种由隶书草写而成的字体。各字之间不连属,流行于西汉。其构造彰明,适用于写奏章。一说后人据史游的《急就篇》写出的《急就章》而得名。
《國語辭典》:笺奏(牋奏)  拼音:jiān zòu
奏章。臣下呈给天子的公文。《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國語辭典》:弹章(彈章)  拼音:tán zhāng
弹劾用的奏章。《明史。卷一五一。刘观传》:「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聊斋志异。卷四。续黄粱》:「越日,弹章交至,奉旨削职以去。」也作「弹事」。
《漢語大詞典》:报闻(報聞)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汉书·哀帝纪:“书奏,天子报闻。”
(2).泛指天子批答。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欲迷夺时明,杜絶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漢語大詞典》:霜简(霜簡)
(1).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论:“赖 世宗 入辅,责以骄纵,厚遇 崔暹 ,奋其霜简,不然则君子属厌;岂易间焉。”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故人名宦高,霜简肃权豪。” 宋 赵磻老 《醉蓬莱·寿叶枢密》词:“晚上文墀,载严霜简,便云龙交际。”
(2).竹笏。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客饮甘露寺:“南行一人朱衣霜简,清瘦多髯。” 后蜀 鹿虔扆 《女冠子》词:“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国语辞典》:尚书令(尚书令)  拼音:shàng shū lìng
职官名。秦置,汉沿袭,隶属少府,掌奏章文书。魏、晋后,地位日高,至唐代为尚书省的长官,负责宰相的职务。至宋,名位益高,然仅为赠官而不实授。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