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石城
(1).传说中的山名。《庄子·说剑》:“以 燕谿 、 石城 为锋。”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 苍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注:“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县 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 秦 伐 赵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贵池 西南。《后汉书·方术传·高获》:“ 获 遂远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城》:“ 大昕 案……据《郡国志》: 丹阳郡 有 石城县 ,当是 高获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阳 。《晋书·庾亮传》:“ 亮 有开復中原之谋…… 亮 当率大众十万,据 石城 ,为诸军声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节 东。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横塞起。” 萧涤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贺铸 《忆仙姿》词:“日日春风楼上,不见 石城 双桨。” 康有为 《过石城》诗:“城墙何盘盘,苔莓封之厚,沿溪绕曲曲,帆檣在前后,云此是 石城 ,小邑万家有。”
(7).古城名。见“ 石头城 ”。
(8).垒石成城。比喻坚固的国防。《汉书·食货志上》:“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县 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 秦 伐 赵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贵池 西南。《后汉书·方术传·高获》:“ 获 遂远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城》:“ 大昕 案……据《郡国志》: 丹阳郡 有 石城县 ,当是 高获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阳 。《晋书·庾亮传》:“ 亮 有开復中原之谋…… 亮 当率大众十万,据 石城 ,为诸军声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节 东。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横塞起。” 萧涤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贺铸 《忆仙姿》词:“日日春风楼上,不见 石城 双桨。” 康有为 《过石城》诗:“城墙何盘盘,苔莓封之厚,沿溪绕曲曲,帆檣在前后,云此是 石城 ,小邑万家有。”
(7).古城名。见“ 石头城 ”。
(8).垒石成城。比喻坚固的国防。《汉书·食货志上》:“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漢語大詞典》:赤甲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 唐 孔颖达 疏引。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青云出 洛 ,爰开受命之符;赤甲荣 河 ,终御兴王之宝。”
(2).亦作“ 赤岬 ”。山名。在 四川 奉节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又东逕 赤岬城 西,是 公孙述 所造,因山据势,周迴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 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 赤岬山 。” 唐 杜甫 《赤甲》诗:“卜居 赤甲 迁居新,西见 巫山 楚 水春。” 清 王士禛 《登白帝城》诗:“ 赤甲 白盐 相向生,丹青絶壁鬭峥嶸。”
(2).亦作“ 赤岬 ”。山名。在 四川 奉节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又东逕 赤岬城 西,是 公孙述 所造,因山据势,周迴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 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 赤岬山 。” 唐 杜甫 《赤甲》诗:“卜居 赤甲 迁居新,西见 巫山 楚 水春。” 清 王士禛 《登白帝城》诗:“ 赤甲 白盐 相向生,丹青絶壁鬭峥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