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诨裹(諢裹)
头巾一类的东西。大多为教坊、诸杂剧人所戴用。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部又戴諢裹,其餘只是帽子幞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百官酒,三臺舞旋,多是諢裹宽衫,舞曲破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教坊色长二人,在殿上栏杆边,皆諢裹宽紫袍金带义襴看盏。”
《漢語大詞典》:魂帕
戏曲中演鬼魂角色所戴的头巾。 清 洪升 《长生殿·尸解》:“引旦去魂帕上。” 徐朔方 注:“魂帕,戴在演员头上,表示扮演的角色是鬼魂。”
《漢語大詞典》:榖皮巾
用榖皮纤维所制的头巾。梁书·处士传·张孝秀:“ 孝秀 性通率,不好浮华,常冠榖皮巾,躡蒲履,手执并櫚皮麈尾。”南史·刘訏传:“ 訏 尝著榖皮巾,披纳衣,每游山泽,輒留连忘返。”按,榖,或误作“穀”。
分類:纤维头巾
《國語辭典》:浩然巾  拼音:hào rán jīn
一种头巾。形状有如今日的风帽,其后有长披幅,相传唐代孟浩然曾戴用,因而得名。《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只见外面又走进一个人来,头戴浩然巾,身穿酱色䌷直裰。」《镜花缘》第二五回:「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
《漢語大詞典》:踣样巾(踣樣巾)
一种高而折下的头巾。新唐书·车服志:“至 中宗 又赐百官 英王 踣样巾,其制高而踣,帝在藩时冠也。”
分類:头巾
《漢語大詞典》:不认亲(不認親)
明 末民间戴的一种头巾。以低侧其簷,自掩眉目得名。见 清 凌扬藻 蠡勺编·不认亲
《漢語大詞典》:扁巾
普通人戴的头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浄扁巾、褶子,扮 苏崑生 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秀士帽则用扁巾,或缎或縐。”
《漢語大詞典》:鬓环(鬢環)
佩戴于鬓角部位头巾上的环形装饰品,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水浒传》第七回:“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鬢环。”
《漢語大詞典》:碧头巾(碧頭巾)
绿色的头巾。用以裹有罪官吏之头,作为一种处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奇政:“ 李封 为 延陵 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 吴中 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
《漢語大詞典》:半头帻(半頭幘)
古时童子的头巾。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时年十五……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 唐 李贤 注:“幘巾,所谓覆髻也。《续汉书》曰:‘童子幘无屋,示未成人也。’半头幘即空顶幘也,其上无屋,故以为名。”
分類:童子头巾
《漢語大詞典》:缞帻(縗幘)
丧服。粗麻布制的头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佚文:“ 陆云 好笑,尝著縗幘上船,因水中自见其影,便大笑不能已,几落水中。”
《漢語大詞典》:纯阳巾(純陽巾)
古代一种头巾。顶上用寸帛折迭成竹简状垂于后。相传因仙人 吕纯阳 而得名。也称乐天巾,因 唐 代诗人 白乐天 而得名。参阅 明 王圻 三才图会·纯阳巾图说
《國語辭典》:脑揪(腦揪)  拼音:nǎo jiū
揪住头发。《水浒传》第四八回:「我自引三百人去,打开鸟庄,脑揪这厮出来,拜见哥哥。」《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其人滚鞍下马,脑揪郭常之子拜献于马前。」
《漢語大詞典》:平头小样巾(平頭小樣巾)
头巾名。新唐书·车服志:“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於庶人。”
《漢語大詞典》:软翅纱巾(軟翅紗巾)
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头巾。《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那槐枝上掛的,不是大爷的软翅纱巾么?”
分類:官员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