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承露 拼音:chéng lù
1.头巾。汉。扬雄《方言》卷四:「覆结,谓之帻巾,或谓承露。」
2.承接露水。《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2.承接露水。《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國語辭典》:平头(平頭) 拼音:píng tóu
1.一种短发发型,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上端头发稍长齐平。
2.仆隶所戴的头巾,引申作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西湖二集》卷一一:「收拾了细软物件,带领了平头、锅边秀,一径而来。」
3.平凡的、一般的。《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4.不带零头的整数。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也作「齐头」。
5.诗歌声律的「八病」之一,南朝梁沈约所倡。谓五言诗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如:「今日欢宴会,欢乐难句陈。」今、欢同属平声调,目、乐同属入声调。
2.仆隶所戴的头巾,引申作奴仆。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西湖二集》卷一一:「收拾了细软物件,带领了平头、锅边秀,一径而来。」
3.平凡的、一般的。《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4.不带零头的整数。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也作「齐头」。
5.诗歌声律的「八病」之一,南朝梁沈约所倡。谓五言诗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如:「今日欢宴会,欢乐难句陈。」今、欢同属平声调,目、乐同属入声调。
《漢語大詞典》:巾箱
(1).古时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后亦用以存放书卷、文件等物品。《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汉武内传》:“ 武帝 见 西王母 巾箱中有一卷书。”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序》:“后 洪 家遭火,书籍都尽,此两卷在 洪 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范云传》:“﹝ 江祏 ﹞求 云 女婚姻,酒酣,巾箱中取剪刀与 云 曰:‘且以为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厅之陈设颇极精异,巾箱、妆奩、冠盖、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 清 赵翼 《李郎曲》:“捆载巾箱过岭来,昔是玉人今玉客。”自注:“时贩玉玩至 粤 。”
(2).见“ 巾箱本 ”。
(3).指学问著述。 宋 陆游 《冬夜读书》诗:“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嘆不遇。” 清 赵翼 《王楼村先生十三本梅花书屋图为其曾孙少林赋》诗:“君家故事吾能説,文采风流自古昔。巾箱家学七叶中,人人有集光史册。”
(2).见“ 巾箱本 ”。
(3).指学问著述。 宋 陆游 《冬夜读书》诗:“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嘆不遇。” 清 赵翼 《王楼村先生十三本梅花书屋图为其曾孙少林赋》诗:“君家故事吾能説,文采风流自古昔。巾箱家学七叶中,人人有集光史册。”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