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复明(复明)  拼音:fù míng
眼睛失明后,又恢复视力。如:「他希望在手术之后,能够使眼睛复明。」
《國語辭典》:丧明(喪明)  拼音:sàng míng
眼睛失明。《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國語辭典》:瞽者  拼音:gǔ zhě
瞎眼的人。《西游记》第三五回:「正行处,猛见路旁闪出一个瞽者。」
分類:失明瞎子
《漢語大詞典》:盲左
春秋 鲁 太史 左丘明 的代称。 左 双目失明,故称。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侧闻盲 左 位颇尊, 姬 孔 而降三不湮。”参阅 清 凌藻扬 《蠡酌编·左传之左别解》
《國語辭典》:偏盲  拼音:piān máng
1.瞎了一眼,视野有限。《汉书。卷六○。杜周传》:「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
2.模糊不清。《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其月有薄蚀,有珲珥,有偏盲。」
《漢語大詞典》:盲女
旧时多指以卖唱为生的失明女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杭州 宴会,俗尚盲女弹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二:“盲女琵琶, 明 时已有之,至今 江 淮 尤甚…… 元 瞿存斋 《过汴梁诗》:‘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説 赵 家。’” 叶圣陶 《倪焕之》三:“街上卖唱的盲女,癞叫化子,站定了朝着人家就喊就唱,为的是一个两个铜子。”
《國語辭典》:独眼龙(獨眼龍)  拼音:dú yǎn lóng
瞎了一只眼睛仍十分勇猛的人。《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独眼龙,誇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此语今多含讥讽、谐谑之意。如:「小郭不小心伤了一只眼睛,这下可成了独眼龙了。」
《漢語大詞典》:眼瞎
眼睛失明。亦喻眼力差。 明 高濂 《玉簪记·幽情》:“天生眼瞎,又兼折脚。不会念经,只好捧盒。”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姑娘,是我小老儿眼瞎了。姑娘,你是何人,前来救我?”
《國語辭典》:盲目  拼音:máng mù
比喻认识不清,没有一定的见解和目标。如:「他这种做法简直太盲目。」
《漢語大詞典》:朦瞽
(1).眼睛失明。 南朝 梁 沈约 《释迦文佛像铭》:“应我以形,而余朦瞽。守兹大夜,焉拔斯苦。”
(2).指乐官。 明 何景明 《月食篇》:“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率彼下土,诉于帝所。”
《漢語大詞典》:瞽妪(瞽嫗)
失明的老妇。《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 定儿 道:‘吾母醉矣。’背负瞽嫗,竟自去了。”
分類:失明老妇
《漢語大詞典》:盲妹
旧指眼睛失明的卖唱女子。《黄萧养回头》:“你看营房门口,盲妹来来往往,不若叫一两个来唱几隻歌。”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蜥蜴的残梦》:“盲目为奴的残忍行为一直到最近都还有,请联想一下 广东 所有的‘盲妹’吧。”
《漢語大詞典》:义眼(義眼)
假眼。用特定材料制成,代替因失明而被摘除的眼球,借以改善仪容,但不起视觉代偿作用。
《漢語大詞典》:瞎子断匾(瞎子斷匾)
失明的人胡乱判定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有 齐 、 鲁 、 韩 、 毛 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结果也同‘外传’的多方附会差不多。”
《国语辞典》:盲者得镜(盲者得镜)  拼音:máng zhě dé jìng
眼睛失明的人得到镜子,却看不见镜中影像。比喻所得之物不能发生功效。《淮南子。人间》:「夫戟者所以攻城也,镜者所以照形也。宫人得戟,则以刈葵;盲者得镜,则以盖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