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失御
失侣
失本
厌倦
错过
架空
偏枯
乾枯
寖失
失鹿
淹淹
失恃
不人
失容
复国
《漢語大詞典》:失御
亦作“ 失驭 ”。 失去驾驭。指丧失统治能力。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昔 汉氏 失御,姦臣窃命。” 李善 注:“《答宾戏》曰:‘王涂芜秽, 周 失其御。’”旧唐书·任瓌传:“ 隋氏 失驭,天下沸腾。” 明 钱嶪 《悯黎咏》序:“ 嘉靖 戊申, 崖 吏失御。”
《漢語大詞典》:失侣
失去伴侣。 晋 木华 《海赋》:“鷸如惊鳧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 隋 孔德绍 《赋得华亭鹤诗》:“ 华亭 失侣鹤,乘轩宠遂终。”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诗:“他乡饶梦寐,失侣自迍邅。”
分類:失去伴侣
《國語辭典》:失本  拼音:shī běn
赔本、亏本。《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这个大菜馆,不过借他做个引子,失本、赚钱,都不计较。」
《國語辭典》:厌倦(猒倦)  拼音:yàn juàn
厌恶疲惫。《后汉书。卷三六。范升传》:「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厌倦之听。」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八。张山人诗》:「年益老,颇厌倦,乃还乡里。」
《國語辭典》:厌倦(厭倦)  拼音:yàn juàn
厌恶倦怠。《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在日本耽搁了十来日,心里有点厌倦了。」
《國語辭典》:错过(錯過)  拼音:cuò guò
1.失去机会、耽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好个小娘子,好生注意官人,可惜错过了。」《红楼梦》第四六回:「现成主子不做去,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也作「挫过」。
2.除非。
《國語辭典》:架空  拼音:jià kōng
1.房屋、栈、桥等下面用柱子支撑而离开地面。唐。太宗置酒坐飞阁诗:「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宋。陆游 明州诗:「村步有船衔尾泊,江桥无柱架空横。」
2.比喻凭空捏造,没有事实根据。《西游记》第四○回:「那泼物,有认得你的在这里哩!莫要只管架空捣鬼,说谎哄人。」
3.比喻暗中受到排挤而失去实权。如:「这次人事的变动,好多明升暗降的主管都被架空了。」
《國語辭典》:偏枯  拼音:piān kū
1.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也称为「半身不遂」。
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调。
《漢語大詞典》:乾枯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张天翼 《脊背与奶子》:“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2.干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
3.干瘪;瘦瘠。 唐 窦暨 《述书赋》下:“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嶮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今妇人缠足……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张天翼 《儿女们》:“脖子有点痠疼--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作诗圆熟》:“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5.枯竭;罄尽。 萧红 《桥》:“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
《漢語大詞典》:寖失
逐渐失去。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又以未经付梓,钞写传讹,寖失其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惟自陆军归部直辖以来,疆臣已寖失威重。”
分類:逐渐失去
《國語辭典》:失鹿  拼音:shī lù
比喻天下无主。语本《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漢語大詞典》:淹淹
(1).气息微弱,濒于死亡。 明 徐霖 《绣襦记·得觅知音》:“我气息淹淹难调理,应做他乡鬼。” 清 阮旻锡 《还家》诗:“病妻久卧牀,淹淹迫岁暮。”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太公淹淹在牀,一日昏聵的狠,一日又觉得明白些。”
(2).引申为将尽之意。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残暑淹淹,爽气被楼臺占。”
(3).昏昏沉沉;委靡不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小姐﹞淹淹春睡去了,敢在做梦也。” 明王錂《春芜记·讯病》:“想鼓尽云和人更远,愁绪相牵,似殢酒淹淹。”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之十一:“簇簇双攒出絸眉,淹淹独立曲栏时。”
(4).昏暗貌。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天也,每番家小生要做些儿功课,不曾拏起笔来,可又早淹淹的晚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那云滚滚卯时初,直至日淹淹的申牌后。” 明 袁宏道 《徐州道中》诗:“何不遂长往?淹淹名利场。”
(5).水流貌。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和着这滚滚的尸骸炼做坵塚。”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怎知我这愁呵,似 长江 淹淹的不断流。” 明 徐复祚《投梭记·折齿》:“你看我翠鬟蓬鬆乱散,望东墙淹淹泪眼。” 清 何述稷 《苦雨》诗:“客舍淹淹雨,春愁瓮里天。”
(6).水果或植物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干瘪。《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我怕几两银子极极的花费了,两个果子淹淹了。”
《國語辭典》:失恃  拼音:shī shì
1.失去依靠。《左传。昭公元年》:「小国失恃。」《三国志。卷八。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陶谦》:「是岁,谦病死。」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奄忽殂薨,丧覆失恃,民知困穷。曾不旬日,五郡溃崩,哀我人斯,将谁仰凭?」
2.也指丧母。语本《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唐。孔颖达。疏:「无父何所依怙,无母何所倚恃。」宋。梅尧臣〈秀叔头风〉诗:「吾儿久失恃,发括仍少栉。」
分類:失去依靠
《漢語大詞典》:不人
(1).谓视人若己,不分人我。庄子·庚桑楚:“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 郭象 注:“不人者,视人若己。视人若己则不相辞谢,斯乃礼之至也。”
(2).同“ 不仁 ”。指肌体麻木失去知觉。 唐 李翱 《平赋书》:“鰥寡孤独,有不人疾者,公与之粟帛。”
(3).指不道德、不名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只怪我平日待你们太好了,你就瞒上瞒下的背地里作起不人之事来了。”
《國語辭典》:失容  拼音:shī róng
1.因故无暇修饰仪容。《诗经。小雅。北山》:「或王事鞅掌。」汉。毛亨。传:「鞅掌,失容也。」唐。孔颖达。正义:「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云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仪也。」
2.神色因惊惶而改变。《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文选。班固。东都赋》:「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也作「失色」。
《國語辭典》:复国(復國)  拼音:fù guó
恢复衰亡的国家。如:「亡国的少康,不断的惕励自己,最后终于雪耻复国,复兴了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