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共牢
咸感
撒帐
欢合
并头莲
聚麀
新房
拜门
别弦
同枕
同房
离书
比肩人
和离
别鹤操
《漢語大詞典》:共牢
古婚礼时,夫妇共食一牲。牢,祭祀用的牺牲。礼记·昏义:“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孔颖达 疏:“共牢而食者,在夫之寝,壻东面,妇西面,共一牲牢而同食,不异牲。”《天雨花》第二九回:“ 左公 道:‘他每日自具美食,不与他人则可,在贤壻乃是夫妻,自必共牢而食。’”
《漢語大詞典》:咸感
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享利贞,取女吉’也。”后以“咸感”谓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唐 杨鉅 《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感之象,赋鸣鳩肃雍之德,将以视天下之内理,叙人伦之大端。”
《國語辭典》:撒帐(撒帳)  拼音:sǎ zhàng
旧时结婚习俗,新夫妇对拜完毕,就床左右而坐,男右女左,妇女散掷金钱䌽果,称为「撒帐」。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合家大小俱相见毕,先生念诗赋,请新人入房,坐床撒帐。」《西游记》第二三回:「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你可朝上拜八拜儿罢。」
《漢語大詞典》:欢合(歡合)
因欢爱而结为夫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与其始相欢合,终致仳离,何如各留不尽之情,作长相思哉!”
《國語辭典》:并头莲(並頭蓮)  拼音:bìng tóu lián
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的两朵莲花。常用来比喻情感深厚的夫妻。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使官府逼临的连理枝,倚势力唬吓的并头莲。」也称为「并蒂莲」。
《國語辭典》:聚麀  拼音:jù yōu
麀,牝鹿。聚麀本指兽类父子共一牝的行为。语出《礼记。曲礼上》:「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后比喻乱伦。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父子同牝,谓之聚麀。」
《國語辭典》:新房  拼音:xīn fáng
1.刚兴建完工或刚买的房子。如:「叔叔最近买的新房,座落在阳明山上。」《醒世姻缘传》第一四回:「自从有了这新房,又甚是乾净,又有了独自院落,那些囚妇又没处东张西看的来打搅。」
2.新婚夫妇的卧室。《红楼梦》第六五回:「一时到了新房,已是掌灯时分,悄悄进去。」《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
《國語辭典》:拜门(拜門)  拼音:bài mén
1.登门拜谢。语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2.新婚夫妇,在婚后三日或七朝九日,回女方拜见岳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
3.拜在有名望或有权势者的门下,自称门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赵啸存由福建藩司升坐了福建巡抚。伯芬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份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
《漢語大詞典》:别弦
夫妇离别的歌曲。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阮籍 惊长啸, 商陵 怨别弦。”参见“ 别鹤操 ”。
《國語辭典》:别鹤操(別鶴操)  拼音:bié hè cāo
乐曲名。相传商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将为他休妻改娶。牧子悲怆,取琴作歌:「将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远兮路漫漫,揽衣不寐兮食忘餐。」后人为之谱曲,称为「别鹤操」。
《漢語大詞典》:同枕
谓共枕而寝。多指夫妻生活。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大壮》:“婚姻合配,同枕共牢。”
分類:夫妇
《國語辭典》:同房  拼音:tóng fáng
1.宗族中同一分支。《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二上》:「京兆杜氏:汉建平侯延年二十世孙文、瑶,与义兴公杲同房。」
2.同室而居。《红楼梦》第五八回:「薛姨妈素昔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
3.发生性行为。如:「孕期中,夫妻同房要特别小心,尤其是怀孕初期和接近预产期时。」
《國語辭典》:离书(離書)  拼音:lí shū
休书、离婚书。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二。吉撝之妻》:「必得长官效人间夫妇决绝写离书与之,乃可脱。」《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生出许多情切话,就写离书休了奴。」
《國語辭典》:比肩人  拼音:bì jiān rén
原指连体人,后用以形容形影不离的恩爱夫妻。《太平广记。卷八。陆东美》:「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深院好栽连理树,重帏双护比肩人。」
《漢語大詞典》:和离(和離)
(1).指古乐调和之钟、编离之磬,配置适当,发音和谐。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离磬。” 郑玄 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 孔颖达 疏:“ 垂 之和鐘者, 垂 之所作调和之鐘; 叔 之离磬者, 叔 之所作编离之磬……声,解和也;县,解离也。言县磬之时,其磬希疏相离。”
(2).旧律指夫妻同意离异。《唐律·户婚下》:“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國語辭典》:别鹤操(別鶴操)  拼音:bié hè cāo
乐曲名。相传商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将为他休妻改娶。牧子悲怆,取琴作歌:「将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远兮路漫漫,揽衣不寐兮食忘餐。」后人为之谱曲,称为「别鹤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