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婚姻
双星
和鸣
伴侣
连枝
唱和
同居
凤鸣
双栖
并蒂
一床
鹤鸣
同袍
比翼
双鸳
《國語辭典》:婚姻  拼音:hūn yīn
1.因结婚而产生互为配偶的关系;常以举行婚礼或法律见證的方式宣告婚姻关系成立。《谈徵。名部下。婚姻》:「《礼记》,娶妇以婚时,故曰『婚姻』。」《红楼梦》第六六回:「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的?还要斟酌。」
2.因婚姻而产生的亲戚关系。《尔雅。释亲》:「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沛公奉酒为寿,约为婚姻。」
《國語辭典》:双星(雙星)  拼音:shuāng xīng
1.牵牛、织女二星。比喻夫妇二人。元。李俊民 七夕诗:「云汉双星聚散频,一年一度事还新。」元。马祖常 拟唐宫。银河七夕度双星词:「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2.两颗恒星因重力吸引而环绕其共同质心运动,称为「双星」。
《國語辭典》:和鸣(和鳴)  拼音:hé míng
鸟的鸣声相应和。比喻音乐或歌唱声调相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文选。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國語辭典》:伴侣(伴侶)  拼音:bàn lǚ
1.夫妻或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情人。如:「这对夫妻相爱相守,是大家眼中的神仙伴侣。」「他俩初次见面,就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
2.朋友、同伴。唐。韩愈 把酒诗:「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朝登紫陌,一条捍棒作朋俦;暮宿邮亭,壁上孤灯为伴侣。」
《國語辭典》:连枝(連枝)  拼音:lián zhī
1.同出一本而相连的树枝。南朝梁。简文帝〈和萧侍中显春别〉诗:「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蔻生连枝。」
2.比喻兄弟。《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國語辭典》:唱和  拼音:chàng hè
1.唱歌时,互相应和。《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2.以诗词互相酬答。唐。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3.互相呼应、配合。《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纪》:「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宗闵》:「而宗闵中助多,先得进,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國語辭典》:同居  拼音:tóng jū
1.居住一处,共同生活在一起。《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红楼梦》第四回:「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
2.夫妻共同生活。在法律上,夫妻有同居的义务。《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过了数日,吕公将回文打发女婿起身,即令女儿相随,到广州任所同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糟糠之妻,同居贫贱多时。」
3.现多指具有亲密关系但无婚姻契约者,共同居住在一起的状态。不少国家已立法保障同居者相关权益。
《漢語大詞典》:凤鸣(鳳鳴)
(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宋 吴坰 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 凤鸣朝阳 ”。
《國語辭典》:凤鸣朝阳(鳳鳴朝陽)  拼音:fèng míng zhāo yáng
原指天下太平的祥瑞。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比喻性行及才华优异的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褚陶传》:「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亦比喻忠臣直谏,是种难得的美行。《新唐书。卷一○五。韩瑗传》:「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韩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为『凤鸣朝阳』。」也作「朝阳鸣凤」。
分類:贤才遇时
《漢語大詞典》:双栖(雙棲)
(1).飞禽雌雄共同栖止。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宋 吕同老 《水龙吟·白莲》词:“双栖雪鷺,夜寒惊起。” 清 孔尚仁 《桃花扇·题画》:“这泥落空堂帘半捲,受用煞双栖紫燕。”
(2).比喻夫妻共处。《花月痕》第四五回:“双栖成泡影,剩两行红泪,伤心者何以哭之?”
《國語辭典》:并蒂(並蒂)  拼音:bìng dì
两朵花长在同一个花萼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如并蒂芙蓉。」《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也作「并蒂」。
《漢語大詞典》:一床
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钟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
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
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之地;雕饰之物,不入於宫,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门》诗:“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茅栋盖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隙见一牀,受光于牖见室央。”
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魏书·源贺传:“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宋 杨万里 《谢建州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诗:“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宫词》之三六:“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归去来》第四幕:“急忙向后首侧门走进别室去,取了一床毯子来。”
6.四管笔的合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笔曰牀》:“今人为笔牀架笔,亦四管为一牀也。”
7.全部乐器的异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乐娘 。”
《國語辭典》:鹤鸣(鶴鳴)  拼音:hè míng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鹤鸣,诲宣王也。」或以为招隐之诗。首章二句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國語辭典》:同袍  拼音:tóng páo
1.袍,外衣。「同袍」指共穿一件衣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后作为军人间的互称。如:「这位是我的同袍,我们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般。」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四出:「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首相知,按剑同袍。」
2.夫妻间的互称。《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3.泛称朋友、同年。唐。许浑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诗:「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高知县傍观,未免同袍之情,甚不过意。」
《國語辭典》:比翼  拼音:bǐ yì
并翅飞翔,翅膀挨著翅膀飞翔。《楚辞。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王逸。章句:「比翼,犹比肩也。」《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西北有高楼》:「思驾归鸿词,比翼双飞翰。」
《漢語大詞典》:双鸳(雙鴛)
(1).一对鸳鸯。常用以比喻夫妻。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尒朱氏墓志铭》:“偃松千古,无寡鹤之悲;文梓百寻,还见双鸳之集。” 倪璠 注引《列异传》:“ 宋康王 埋 韩冯 夫妇,宿昔文梓生,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声音感人。” 宋 高观国 《玉楼春》词:“棹沉云去情千里,愁压双鸳飞不起。”
(2).指女子的一双绣鞋。 宋 吴文英 《风入松》词:“惆悵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宋 李演 《醉桃源》词:“双鸳初放步云轻,香帘蒸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