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黄门(黃門) 拼音:huáng mén
1.黄色的宫门。唐。杜佑《通典。卷二一。职官三。侍中》:「凡禁门黄闼,故号黄门。」
2.职官名:(1)秦汉时均置,晋以后称门下省,唐开元中一度更名为黄门省。《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唐。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也称为「门下省」。(2)散骑之官,因隶属门下省,称为「黄门侍郎」,简称为「黄门」。如晋朝潘岳官散骑侍郎,后世称为「潘黄门」。
3.太监。东汉时黄门令、中黄门等官均太监所任,故称太监为「黄门」。《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水浒传》第二回:「殿下在庭心里和小黄门踢气毬,你自过去。」
2.职官名:(1)秦汉时均置,晋以后称门下省,唐开元中一度更名为黄门省。《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唐。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也称为「门下省」。(2)散骑之官,因隶属门下省,称为「黄门侍郎」,简称为「黄门」。如晋朝潘岳官散骑侍郎,后世称为「潘黄门」。
3.太监。东汉时黄门令、中黄门等官均太监所任,故称太监为「黄门」。《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水浒传》第二回:「殿下在庭心里和小黄门踢气毬,你自过去。」
《漢語大詞典》:同官
(1).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 ,同官晓暮应相逐。”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序:“ 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 ,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 ,为赋。”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2).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 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3). 明 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诸升 ﹞于 王太监 安 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
(2).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 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3). 明 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诸升 ﹞于 王太监 安 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
《漢語大詞典》:都监(都監)
(1).官名。 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 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 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