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庙廊(廟廊)
(1).朝廷。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 贾仲名 《连环记》第一折:“则为这 汉 家宇宙,好着俺两条眉锁庙廊愁。”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松秋日感怀见寄》之一:“肉食不知田野事,布衣深为庙廊忧。”《再生缘》第十五回:“卿能大杀 吹台 寇,朕必加恩配庙廊。”
(2).朝廷。借指天子。《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纸封章忤庙廊,萧然行李入遐荒。相知不敢樊鞍送,恐触权奸惹祸殃。”参见“ 廊庙 ”。
(3).太庙两廊。
(2).朝廷。借指天子。《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纸封章忤庙廊,萧然行李入遐荒。相知不敢樊鞍送,恐触权奸惹祸殃。”参见“ 廊庙 ”。
(3).太庙两廊。
《漢語大詞典》:清庙器(清廟器)
《漢語大詞典》:迁庙(遷廟)
(1).古代太庙中专门供奉、祭祀被迁神主之庙殿。也称远庙。太庙之制,中为始祖或太祖,为不迁之主,左右三昭三穆,自天子之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之父、之祖共六代。天子薨,其子继位,则迁新死之天子神主入祀太庙为第六代,而迁原第一代神主入迁庙。《孔丛子·巡狩》:“或以迁庙之主行,载於斋车,每舍奠焉。”《旧唐书·礼仪志五》:“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 清 许宗彦 《周庙祧考》:“远庙者,远於庙。自正庙而迁之於祧,谓之迁,故祧曰迁庙。”
(2).谓迁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庙,迁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迁庙,并依次迁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仪式。《大戴礼记·诸侯迁庙》:“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汉书·韦玄成传》:“诚以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 高皇帝 之意,乃敢不听?”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迁庙》一篇,新死者自殯宫迁於庙,当迁者自旧庙迁於新庙,皆用此礼。其曰‘从至於庙’,虽殯宫亦称庙,实不专指殯宫也。”
(2).谓迁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庙,迁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迁庙,并依次迁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仪式。《大戴礼记·诸侯迁庙》:“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汉书·韦玄成传》:“诚以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 高皇帝 之意,乃敢不听?”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迁庙》一篇,新死者自殯宫迁於庙,当迁者自旧庙迁於新庙,皆用此礼。其曰‘从至於庙’,虽殯宫亦称庙,实不专指殯宫也。”
《國語辭典》:阴室(陰室) 拼音:yīn shì
1.私室。南朝于帝王驾崩后,以其生前所居殿为阴室,存放其日常用品。《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南齐书。卷五六。倖臣列传。茹法亮》:「延昌殿为世祖阴室,藏诸御服。」
2.古代太庙中祭祀未成年而死的宗子的地方。《晋书。卷一九。礼志上》:「而惠帝世,悯怀太子、太子二子哀太孙臧、冲太孙尚并祔庙;元帝世,怀帝殇太子又祔庙,号为阴室四殇。」《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太庙署又置阴室丞,守视阴室。」
3.背阳朝北的阴凉之室。古代常作为避暑、藏冰之处。唐。萧昕 仲冬时令赋:「斩木阳崖,采周官于是月,藏冰阴室,咏幽诗于此时。」唐。柳宗元 柳州东亭记:「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
2.古代太庙中祭祀未成年而死的宗子的地方。《晋书。卷一九。礼志上》:「而惠帝世,悯怀太子、太子二子哀太孙臧、冲太孙尚并祔庙;元帝世,怀帝殇太子又祔庙,号为阴室四殇。」《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太庙署又置阴室丞,守视阴室。」
3.背阳朝北的阴凉之室。古代常作为避暑、藏冰之处。唐。萧昕 仲冬时令赋:「斩木阳崖,采周官于是月,藏冰阴室,咏幽诗于此时。」唐。柳宗元 柳州东亭记:「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