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舒长(舒長)
(1).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餘。”后因以借指安宁,太平。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膺化国之舒长,念暑雨之咨怨。”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服劳南亩,各终藨蓘之功;无犯有司,共乐舒长之日。”
(2).久长。《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浓雾,旋即放晴,阳景舒长,天气亦热。”
《國語辭典》:太康  拼音:tài kāng
1.太平安康。唐。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2.人名。夏朝第三位君主。启之子,因荒游无度,为有穷国君后羿所逐,遂失其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3.晋朝武帝之年号(西元280~289)。
《漢語大詞典》:清夷
(1).亦作“ 清彝 ”。清平;太平。 汉 蔡邕 《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门。”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 明 范文苂 《沈华阳传》:“一旦皇路清彝,访求死事孤忠,则公之食报於身后者,宜何如其俊伟乎!”
(2).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 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 明 杨慎 《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
(3).明白平易。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莫志铭》:“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國語辭典》:清世  拼音:qīng shì
清平时代。《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
分類:太平平时
《國語辭典》:坦荡(坦蕩)  拼音:tǎn dàng
1.坦直旷荡。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约 怀旧诗。伤王谌:「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也作「坦荡荡」。
2.坦率放荡。形容人率性而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3.平坦宽阔。唐。高骈 过天威径诗:「归路崄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漢語大詞典》:累洽
谓太平相承。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 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 宋 文天祥 《明堂庆成恭进》诗:“中严外辨三千礼,累洽重熙四十年。”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二百餘年,重熙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
分類:太平相承
《國語辭典》:安澜(安瀾)  拼音:ān lán
1.水波平静。比喻天下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2.清朝河工主管人员在秋汛后,奏报黄河未决口,称为「安澜」。《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堤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
《漢語大詞典》:舞凤(舞鳳)
(1).旧传国家太平,君王仁慈,则凤凰来仪。因以“舞凤”为文教昌明之典。 唐 薛存诚 《御题国子监门》诗:“为著盘龙跡,能彰舞凤蹲。”
(2).中书省有凤凰池之誉,因以“舞凤”为中书省任职者的美称。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舞凤尚从 天目 下,收驹时有 渥洼 姿。”
(3). 三国 庞统 号 凤雏 ,曾为 耒阳 令。因以“舞凤”为称美县尹之典。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漢語大詞典》:垂钩(垂鉤)
(1).犹垂钓。 唐 李沛 《四水合流》诗:“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鉤。” 清 顾炎武 《江上》诗之二:“江风吹回波,垂鉤鱼不上。”
(2).谓木不揉治而自圆曲。古代常附会为太平的祥瑞。《礼记·礼运》“山出器车” 唐 孔颖达 疏:“《礼纬斗威仪》云:‘其政大平,山车垂鉤。’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鉤,不揉治而自圆曲。’”
《國語辭典》:动荡(動蕩)  拼音:dòng dàng
不安定、不平静。如:「局势动荡」。
《國語辭典》:动荡(動盪)  拼音:dòng dàng
晃动、不稳定。如:「目前时局动荡,到处人心惶惶。」
《国语辞典》:姚江  拼音:yáo jiāng
1.河川名。在浙江东部馀姚县南,源出太平山,东南流入甬江。
2.古代的驿站名。在浙江省馀姚县东。
3.姚江学派的简称。参见「姚江学派」条。
《漢語大詞典》:世治
(1).世世代代地统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2).时代太平;社会安定。韩非子·有度:“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 明 刘基 《王子明墓志铭》:“世治而生,世乱而死。”
《漢語大詞典》:保乂
(1).亦作“ 保艾 ”。治理使之安定太平。书·君奭:“率惟兹有陈,保乂 有殷 。” 孔 传:“以安治 有殷 。”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对扬天命,保乂王家。” 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记》:“近之如圣上之所传,篤志力行,以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窃有望焉。”
(2).养育安定。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孙。”
《漢語大詞典》:镜清(鏡清)
(1).镜面洁净。 唐 温庭筠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镜清花并蒂,牀冷簟连心。” 宋 陈造 《惟安堂赋》:“云脱轴以阴合,水反壑而镜清。”
(2).比喻清明太平。 唐 裴度 《铸剑戟为农器赋》:“皇帝嗣位之十三载,寰海镜清,方隅砥平。”旧唐书·令狐楚传:“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镜清。”
《漢語大詞典》:泰宁(泰寧)
(1).地的别称。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泰寧。” 陆佃 解:“泰寧,地也。”
(2).太平,安定。 汉 马融 忠经·兆人:“天地泰寧,君之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