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國語辭典》:国师(國師) 拼音:guó shī
1.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
2.一国的师表。《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3.王莽时设立的官名。《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4.六朝时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师」。《梁书。卷四一。列传。王承》:「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5.古代帝王对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禅师》:「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
2.一国的师表。《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3.王莽时设立的官名。《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4.六朝时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师」。《梁书。卷四一。列传。王承》:「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5.古代帝王对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禅师》:「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
《漢語大詞典》:四辅(四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师傅(師傅) 拼音:shī fù
1.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师傅若有用著我四人处,我们水火不避,报答师傅。」
2.帝者之师,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皆统称为「师傅」。《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老臣受过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3.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傅」、「点心师傅」。
2.帝者之师,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皆统称为「师傅」。《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老臣受过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3.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傅」、「点心师傅」。
《漢語大詞典》:三师(三師)
(1). 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金史·百官志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3).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 ,故 郑伯 合围之。”
(4).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参见“ 三师七僧 ”。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3).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 ,故 郑伯 合围之。”
(4).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参见“ 三师七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