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旧史氏(舊史氏)
即太史。原为史官,兼掌星历, 魏 晋 以后,专掌星历占候。《文选·张衡〈西京赋〉》:“有 凭虚公子 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薛综 注:“旧史,太史掌图典者也。”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國語辭典》:典礼(典禮)  拼音:diǎn lǐ
1.公开且庄重的仪式。如:「每年元旦,总统府前都会举行升旗典礼。」
2.典法礼仪。《易经。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文选。曹植。七启八首之八》:「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
3.职官名。掌管礼仪,清末有典礼院,由礼部改设。
《国语辞典》:左传(左传)  拼音:zuǒ zhuàn
书名。春秋鲁太史左丘明撰。西汉刘歆始引传文解释春秋经义,列为春秋三传之一,初与春秋分行,晋杜预乃附于经,唐孔颖达作正义。也称为「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国语辞典》:史籀  拼音:shǐ zhòu
1.周宣王的太史。名籀,姓氏不详,故称为「史籀」。也称为「太史籀」。
2.史籀篇的简称。参见「史籀篇」条。
《漢語大詞典》:二史
(1).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2).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 ,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
《漢語大詞典》:盲左
春秋 鲁 太史 左丘明 的代称。 左 双目失明,故称。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侧闻盲 左 位颇尊, 姬 孔 而降三不湮。”参阅 清 凌藻扬 《蠡酌编·左传之左别解》
《国语辞典》:左丘明  拼音:zuǒ qiū míng
人名。春秋鲁国的太史。孔子作《春秋》,左丘明述夫子之志,依据春秋而作传,名《左氏春秋》,又作《国语》。或谓左丘明为孔子以前的贤人。
《漢語大詞典》:进历(進曆)
谓封建时代岁将终时,太史进奏新历。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唐国闰:“先是司天监 胡秀林 进历,移闰在丙戌年正月,有 向隐君 亦进历,用宣明法,闰乙酉年十二月。” 元 柯九思 《宫词》之十三:“太史院官新进历,榻前一一赐诸王。”自注:“每岁日南至,太史进来岁历日。”明史·职官志三:“通事舍人典东宫朝謁、辞见之礼,承令劳问之事,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於太子,则引入而举案。”
《國語辭典》:畴官(疇官)  拼音:chóu guān
官位世袭。《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虽父子畴官,世世相传,其精微深妙,多所遗失。」
《漢語大詞典》:三左
指 周朝 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
《國語辭典》:籀诵(籀誦)  拼音:zhòu sòng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与黄帝的史官沮诵二人的合称,为古代篆书之祖。
《漢語大詞典》:伎术官(伎術官)
指医官、太史官等有某种技艺或术数的官吏。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爵禄:“伎术官服色:医官、并太史官,谓之文官头,武官尾,盖初入仕著緑,及格则换紫,并红鞓带,又及和安春官大夫,则或特转之类,而医官又有特赐金带者。”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九月,己巳,詔:‘伎术官自今不得如 京 朝官用考课迁陟。’”
《国语辞典》:史籀篇  拼音:shǐ zhòu piān
书名。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撰。一说为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十五篇。为古代字书。字体与石鼓文及春秋时代的秦系金文相同,为周代史官教学童识字的课本。今仅存说文所引史篇及所录籀文二百二十三字。王国维有《史籀篇叙录》、《史籀篇疏證》。也称为「史篇」、「史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