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84,分44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天骄
蜀道登天
锦帆天子
铁锁沈天堑
惊天动地
惊天上人
天关九虎
九天
九重天
三斗朝天
天下达尊三
君房天下妙
旷原
文字觑天巧(又作:窥天巧)
天丧斯文(又作:天畏斯文坠)
典故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3780~
其明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汉遣使者报送其使,单于使左右难汉使者,曰:「汉,礼义国也。贰师道前太子发兵反,何也?」使者曰:「然。乃丞相私与太子争,太子发兵欲诛丞相,丞相诬之,故诛丞相。此子弄父兵,罪当笞,小过耳。孰与冒顿单于身杀其父代立,常妻后母,禽兽行也!」单于留使者,三岁乃得还。

例句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张仲素 王昭君

天骄频犯塞,铁骑又征西。 李咸用 送边将

天骄发使犯边尘,汉将推功遂夺亲。 李频 太和公主还宫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杜甫 忆昔二首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杜甫 留花门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杜甫 诸将五首

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 贯休 古塞曲三首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郎士元 送李将军赴定州

会当系取天骄入,不使军书夜刺闺。 郑锡 出塞曲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诚知天所骄,欲罢又不能。 鲍溶 寒上

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

典故
蜀道登天
 
锦城乐事何似还家早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征人西游何时还】【问君西游何当还】【征人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飞呼雌绕林间】【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连峰入烟几千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万人莫开】。所守或匪亲【所守或匪亲人】,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侧身西望令人嗟】。
典故
相关人物
隋炀帝


《开河记》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例句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

典故
千寻横铁锁
 
千寻锁
 
千寻铁锁
 
晋龙骧
 
楼船铁锁
 
王浚楼船
 
益部龙骧
 
连江锁
 
铁索千寻
 
铁索千寻沉江底
 
铁锁
 
铁锁楼船
 
铁锁横江
 
铁锁沈天堑
 
铁锁沈江
 
难锁长江断
 
龙骧下三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浚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例句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典故
惊天上人


《李太白全集》卷三十〈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典故 
天关九虎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20~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东汉·王逸注:「啄,齧也。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主啄齧天下欲上之人,而杀之也。」
典故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7~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汉·王逸注:「九天,谓中央八方也。」

例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典故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85~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玆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汉·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谁营度而知之乎?」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26~
天地以设,分而为阴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阳相错,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蚑行喙息,莫贵于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

例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典故
三斗朝天
 
酒中仙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饮中八仙歌〉
知章【案:贺知章。会稽人。自称秘书外监。】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案:让皇帝长子琎。封汝阳王。】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道见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案: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案:崔宗之。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案:晋。?之子。官至左庶子。】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案:旭善草书。】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案:甘泽谣。布衣焦遂。为陶岘客。】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典故
天下达尊三
 
爵齿俱尊


《孟子注疏》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72~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典故
君房天下妙
 
君房语
 
君房语妙

相关人物
贾捐之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贾捐之〉~2830~
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捐之数召见,言多纳用。时中书令石显用事,捐之数短显,以故不得官,后稀复见。而长安令杨兴新以材能得幸,与捐之相善。捐之欲得召见,谓兴曰:「京兆尹缺,使我得见,言君兰,京兆尹可立得。」兴曰:「县官尝言兴瘉薛大夫,我易助也。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使君房为尚书令,胜五鹿充宗远甚。」
典故
相关人物
穆天子
 
西王母


《穆天子传》卷三《旷原大猎章》
巳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乃发宪令,诏六师之人。
《穆天子传》卷四《里西土之数章》
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毋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毋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自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一万四千里。

例句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典故
文字觑天巧
 
窥天巧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答孟郊〉
规模背时利【规谋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炒【案:音炒。】。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弱拒喜张臂,猛拿閒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典故
来丧斯文
 
寿斯文
 
天丧斯文
 
天畏斯文坠
 
斯文后死
 
斯文未丧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子罕》~77~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例句

寻疑天意丧斯文,故选茅峰寄白云。 张贲 酬袭美先见寄倒来韵

天畏斯文坠,凭君助素风。 李咸用 九江和人赠陈生

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下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来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國語辭典》:天骄(天驕)  拼音:tiān jiāo
「天之骄子」之简称。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后也泛称边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唐。王维 出塞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旧唐书。卷一○三。列传。郭虔瓘》:「谋以十胜,成其九拒。遂能摧日逐之遗种,斩天骄之爱息。」
《國語辭典》:天之骄子(天之驕子)  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
本为汉时匈奴的自称,后泛指得天独厚,倍受重视的人。如:「他家世显赫,且居要职,真可谓天之骄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國語辭典》:骄子(驕子)  拼音:jiāo zǐ
特别受宠的人。《汉书。卷五○。汲黯传》:「浑邪帅数万之众来,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若奉骄子。」
《漢語大詞典》:锦帆天子(錦帆天子)
指 隋炀帝 。 唐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诗:“ 锦帆天子 狂魂魄,应过 扬州 看月明。” 清 黄景仁 《渡淮》诗:“ 锦帆天子 去,何处觅清歌?”参见“ 锦帆 ”。
分類:隋炀帝
《國語辭典》:锦帆(錦帆)  拼音:jǐn fán
1.色彩鲜明的船帆。唐。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唐。李商隐 隋宫诗:「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2.敬称他人的行程。
《國語辭典》:惊天动地(驚天動地)  拼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形容声势极大。唐。白居易 李白墓诗:「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火炮响惊天动地,施谋略巧计安排。」也作「动地惊天」。
《漢語大詞典》:九关虎豹(九關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清 陈梦雷 《行路难》诗:“不见九关虎豹虓且噬,浮云蔽日孰为怯?”
分類:凶残权臣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辞。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2.天之极高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宫禁。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宫词三○首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國語辭典》:九重天  拼音:jiǔ chóng tiān
1.九重,九层。传说天有九层。比喻天的高远。《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2.比喻帝王。宋。晏殊 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九重天飞下赦书来,您三下里休将招状责。」
《漢語大詞典》:旷原(曠原)
广阔的原野。穆天子传卷四:“自 西王母 之邦,北至於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 宗周 至於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 郭璞 注引山海经:“羣鸟所集泽有两处,一方百里,一方千里,即此大旷原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 閬风 入辙跡,旷原延冥搜。” 杨伦 笺注:“以 周穆 为比,取讽荒游。”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记怀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歷不见,终死旷原。”
《漢語大詞典》:畏匡
《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 。” 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谓 匡 人以兵围 孔子 。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 ’,其实 孔子 无所畏也。”后以“畏 匡 ”为困厄之典。畏,通“ 围 ”。 唐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昭明人心感悦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远迁逾 桂岭 ,中徙滞 餘杭 。顾土虽怀 赵 ,知天詎畏 匡 !”
分類: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