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环球时间(环球时间)  拼音:huán qiú shí jiān
目前天文界所通用的世界时。世界性的时区在西元一八八四年建立之后,标准钟一直置于格林威治天文台,后又在法国成立了一个国际报时局(简称为B.I.H.)。国际报时局拥有自己的原子钟,与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子钟上显示的时间完全一致。
《国语辞典》:客星犯帝座  拼音:kè xīng fàn dì zuò
外来的亮星侵入代表皇帝的星座。古人相信这种天文现象代表有外人谋取、侵害帝位。
《国语辞典》:太空天文台(太空天文台)  拼音:tài kōng tiān wén tái
将望远镜及各种天文仪器装置在太空船及人造卫星上,升入大气层外,以观测太阳或星体所产生的X射线及紫外线等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者,称为「太空天文台」。
《国语辞典》: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  拼音:tiān tǐ wù lǐ xué
即天文物理学(中国大陆较常使用)。参见「天文物理学」条。
《国语辞典》:天文物理学(天文物理学)  拼音:tiān wén wù lǐ xué
利用物理学的理论及方法来研究天文现象的科学。如星球的演进研究、宇宙论等。
《国语辞典》:电子望远镜(电子望远镜)  拼音:diàn zǐ wàng yuǎn jìng
装设有光电仪器的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或拍摄天象,也可观测亮度极微小的天体。
《国语辞典》:赤道仪(赤道仪)  拼音:chì dào yí
一种支撑并驱动天文望远镜或相机的装置,用以抵销地球自转造成的天体视运动,因驱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赤道而得名。
《国语辞典》:八分仪(八分仪)  拼音:bā fēn yí
一种天文仪器。制作原理与六分仪相同。藉观测天体(太阳、行星或恒星)与地平线所夹的角度,来测定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其观测角度为45度。
《国语辞典》:航海历(航海历)  拼音:háng hǎi lì
航海家观测天体时所用的天文年历。除记载各天体的位置外,亦包罗其他与航海有关的天文事项。
《国语辞典》:简仪(简仪)  拼音:jiǎn yí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一种天文仪器,用来测定天体的位置。是从浑仪简化而来。
《国语辞典》:六分仪(六分仪)  拼音:liù fēn yí
一种天文仪器。测定天体与地平线夹角的仪器,于航海中可藉以测定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其观测角度为60度。
《国语辞典》:龙华民(龙华民)  拼音:lóng huá mín
Nicolas Longobardi
人名。(西元1568~1654)义大利人,精天文历法。明万历间与徐光启等同撰《新法算书》。
《国语辞典》:行星仪(行星仪)  拼音:xíng xīng yí
一种天文设施。可将星空的模样投映出来,以便于观察,或用于天文教育,可投映行星的复杂运动情形及流星、彗星、星座的形状等。
《漢語大詞典》:干文车
饰有天文图象的车辆。
《漢語大詞典》:乾文车(乾文車)
饰有天文图象的车辆。汉书·王莽传中:“乘乾文车,驾坤六马。” 颜师古 注引 郑玄 曰:“画天文象於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