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徽命
(1).大命。指天命。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惟天以二气敷施,五行实函,显赫徽命,播生万汇。”
(2).大命。指诏命。 南朝 梁 沈约 《为长城公主谢表》:“封妾为 长城县公主 ,徽命降临,慙腆妄寘。”
《漢語大詞典》:握镜(握鏡)
(1).执持明镜。喻帝王受天命,怀明道。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驩蠖屈,从道污隆。” 李善 注:“《春秋孔録法》曰:‘有人卯金刀,握天镜。’《雒书》曰:‘ 秦 失金镜。’ 郑玄 曰:‘金镜,喻明道也。’”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惟天惟大,惟 尧 则之。惟地惟厚,惟王国之。粤我皇之握镜,实乃神而乃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魏 籙仰天,玄符握镜。璽运会昌,龙图受命。” 唐 张说 《文舞》诗:“三宗握镜,六合涣然。帝承其祀,率礼罔愆。”
(2).泛指手握镜子。 唐 张九龄 《和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握镜慙先照,持衡愧后行。”
《漢語大詞典》:龟符(龜符)
(1).《黄帝出军决》:“﹝ 黄帝 ﹞伐 蚩尤 ……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元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 黄帝 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所得梦符也,广三寸,长一尺,於是 黄帝 佩之以征,即日擒 蚩尤 。”后遂用作典故称颂帝王顺应天命。 南朝 梁 张正见 《御幸乐游苑侍宴》诗:“凤下书丹篆,龟符著緑编。” 唐 李庾 《东都赋》:“贤相圣营,龟符墨食。” 宋 司马光 《迩英阁读毕〈后汉书〉蒙恩赐筵诗》:“兴衰炳辙跡,淑慝粲龟符。”
(2).指天赐人君的祥端征兆。
(3).龟形的符节。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鸿恩妄假,復授龟符。”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汉 发兵用铜虎符。及 唐 初,为银兔符……至伪 周 , 武 姓也,玄武,龟也,又以铜为龟符。”
《漢語大詞典》:神教
(1).指佛的法力。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崇佛者本在於神教,故以治心为先。”
(2).指谶纬假托天命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3).指教化。 宋 范仲淹 《明堂赋》:“署圣法於圆闕,驰神教於方夏。”
《漢語大詞典》:委分
谓任凭天命。 晋 陶潜 《自祭文》:“勤靡餘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甘心付天壤,委分任迴斡。”
分類:任凭天命
《國語辭典》:命理  拼音:mìng lǐ
天命与自然的法则。如:「他精通命理,常教人如何趋吉避凶。」
《漢語大詞典》:革天
改革天命。 唐 李白 《明堂赋》:“伊皇 唐 之革天创元也,我 高祖 乃仗大顺,赫然雷发以首之。” 王琦 注:“革天,谓改革天命。”
《漢語大詞典》:佑命(祐命)
(1).谓助其体现天命。书·泰誓中:“天乃佑命 成汤 ,降黜 夏 命。” 孔 传:“言天助 汤 命,使下退 桀 命。”
(2).谓辅佐王命。书·君奭:“天维纯佑命,则 商 实百姓。”
佑助授命。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四》:“一人膺祐命之纯,四海乐昇平之盛。”
《漢語大詞典》:诞命(誕命)
(1).书·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诞受厥命。”后因以“诞命”指接受天命。后汉书·光武帝纪赞:“ 光武 诞命,灵貺自甄。” 李贤 注:“诞,大也。曰:‘诞膺天命。’”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我大 齐 之握机创歷,诞命建家。”
(2).颂布命令。 宋 宋祁 《和戎论》:“至乎皇朝诞命,疏俗来廷,而 匈奴 尚窃据 幽都 ,首鼠北鄙。”
《漢語大詞典》:赞命(贊命)
(1).帮助传达主人旨意的人。仪礼·士冠礼:“宰自右,少退赞命。” 郑玄 注:“赞,佐也。命,告也。佐主人告所以筮也。”
(2).谓受天命辅佐天子。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大司空 朱邑 、右扶风 翁归 德茂夭年, 孝宣皇帝 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漢語大詞典》:天期
(1).上天规定的时期。古人行事常委之天命,故称。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汉 郑玄 笺:“以天期已至,兵甲之强,师率之武,故今伐 殷 。”
(2).指时序中适于作某事的时机和气候条件。周礼·地官·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汉 郑玄 注:“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
(3).指皇帝规定的期限。《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奉天子期,当死,不得復延年。”
《漢語大詞典》:付命
谓授以天命。汉书·孙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平刑罚,薄赋敛,恩泽加於百姓,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急务也,天下幸甚。曰‘天既付命正厥德’,言正德以顺天也。” 颜师古 注:“《商书·高宗肜日》之辞。言既受天命,宜正其德。”今本尚书·高宗肜日作“孚命”。
分類:天命
《漢語大詞典》:乐命(樂命)
谓安于天命。 唐 李白 《少年行》:“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分類:天命
《漢語大詞典》:宝策(寶策)
宝鼎神策。语本《史记·封禅书》:“ 黄帝 得宝鼎神策。”后以“宝策”象征天命或社稷。宋书·朱龄石毛脩之等传论:“然后可以变国情、愜民志,抚归运而膺宝策。”《南齐书·高帝纪上》:“神鼎将迁,宝策无主,实赖英圣,匡济艰危。”
《漢語大詞典》:讫箓(訖籙)
亦作“讫录”。 谓天命已终。亦指已终止的天命。 明 李东阳 《丁氏半山亭铭》:“金卯讫籙,旋为典午,河山犹在,俛仰千古。” 章炳麟 《魏武帝颂》:“所以承炎 刘 之讫録,尸中原之魁柄。”
分類:天命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