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49,分170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耶律大悲奴(字 休坚 )
黄大临(字 元明 号 寅庵 )
林虙(字 德祖 号 大云翁 )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
释维琳(号 无畏禅师、无畏大士 沈 世称 径山长老 )
李夷行(字 炳大 号 易初 )
叶大方
释仁钦( 靖照大师 号 净照 )
张大亨(字 嘉父、嘉甫 )
林敏功(字 子仁 世称 二林 高隐处士、朝散大夫 )
朱肱(字 翼中、亦中 号 无求子、大隐翁 )
冯大钧
潘大临(字 邠老、君孚 )
完颜阿骨打(庙号 太祖 阿骨打、旻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帝、金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帝 别称 金太祖 )
其它辞典(续上)
文大方耶律大悲奴(字 休坚 )
黄大临(字 元明 号 寅庵 )
林虙(字 德祖 号 大云翁 )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
释维琳(号 无畏禅师、无畏大士 沈 世称 径山长老 )
李夷行(字 炳大 号 易初 )
叶大方
释仁钦( 靖照大师 号 净照 )
张大亨(字 嘉父、嘉甫 )
林敏功(字 子仁 世称 二林 高隐处士、朝散大夫 )
朱肱(字 翼中、亦中 号 无求子、大隐翁 )
冯大钧
潘大临(字 邠老、君孚 )
完颜阿骨打(庙号 太祖 阿骨打、旻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帝、金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帝 别称 金太祖 )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圣二年(1095)任登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皇族,字休坚。好礼仪,为时人所称。道宗大康中,阻卜起事,奉诏招降之,拜殿前都点检。天祚时,留守上京,官至彰国军节度使致仕。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寓居吴县,字德祖,号大云翁。林旦子。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官至开封府左司录,以不乐府尹所为,引疾纳禄归。有《易说》、《礼记解》、《西汉诏令》、《大云集》等。全宋诗
林虙(一作宓),字德祖,福清(今属福建)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九),为常州教授。历河北路提举、开封府左司录。上章请老归。隐居大云坊,自号大云翁,卒年六十六。有《大云集》一百卷,已佚。事见《中吴纪闻》卷四。全宋文·卷二七八六
林虙(一作宓),字德祖,自号大云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旦子。中绍圣四年进士,除润州教授,复教授常州、扬州,擢河北西路提举学事。尝知婺源县事。除开封府左司录,与府尹不合,请疾告归,不复出仕。年六十六卒。著有《大云集》一百卷、《神宗圣训》十卷,辑《西汉诏令集》十二卷(存)。见《宋史》卷二○九,《吴郡志》卷二六,《中吴纪闻》卷四,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宋史翼》卷二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维琳(?~一一一九),号无畏禅师,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住湖州铜山院(《东堂集》卷九《湖州铜山无畏庵记》)。神宗熙宁中,苏轼通判杭州时请住径山。徽宗建中靖国初住隆教院(《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维琳不受命,聚徒说偈而逝。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今录诗三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武康人,俗姓沈,号无畏禅师,人称径山长老。好学能诗。神宗熙宁间,苏轼悴杭,请住径山。徽宗宣和初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皆顶冠,遂聚徒说偈而逝。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维琳。武康沈氏子。约之后也。好学能诗。熙宁中。东坡倅杭。请住径山。继登慧渊公法席。丛林蔚然。众心归附。久之惮烦。退静于邑之铜山。结庵名无畏。自号无畏大士。建中靖国初。东坡自儋耳还至毗陵。以疾告老。师往问慰。坡答之以诗。始师之居铜山也。院有松合抱。县大夫将取以治廨。师知之。命削皮题诗其上曰。大夫去作栋梁材。无复清阴护绿苔。只恐夜深明月下。误他千里鹤飞来。尉至。读其诗乃止。宣和元年。师既老。朝廷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皆顶冠。师独不受命。县遣使谕之。师即集其徒。说偈趺坐而逝。众以二缶覆其躯。瘗山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夷行,字炳大(《过庭录》),号易初(《鸡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赞》)。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鄜延路经略使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熙河兰会路弓箭手(同上书卷五○六)。徽宗崇宁初,为都水监丞。三年,入元祐党籍,寻知泗州(《元祐党人传》卷八)。大观中,知赵州(明隆庆《赵州志》卷六)。全宋文·卷二二七○
李夷行,字炳大,号易初。元丰七年为邢州司法参军,鄜延路勾当公事。绍圣元年为左宣德郎,充潞州州学教授。元符初为承议郎、熙河兰会经略司勾当公事,次年特降一官。建中靖国初为都水丞,崇宁间知泗州,入元祐党籍。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四、兵四之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五○六、五○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文献通考》卷二二二,晁补之《鸡肋集》卷三二,范公称《过庭录》,《元祐党人传》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七○
叶大方,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元丰二年进士。知政和县。崇宁中知邵武军,大观间权京西路转运判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一三,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九二、一四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仁钦,福建(今福州)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住持灵岩,赐号靖照大师。大观初赐紫。事见《灵岩志》卷二。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仁钦,号净照,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崇宁、大观间住持泰山灵岩寺,后归老济州东禅寺。见《泰山志》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人,字嘉父。神宗元丰八年登进士。官至直秘阁。有《春秋五礼例宗》、《春秋通训》。全宋诗
张大亨,字嘉甫,湖州(今属浙江)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太学博士(《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一)。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为司勋员外郎(《玉照新志》卷一)。官至直秘阁(《直斋书录解题》卷三)。有《春秋通训》十六卷,今存六卷;《春秋五礼例宗》十卷,今存七卷。事见《春渚纪闻》卷一。全宋文·卷二七○七
张大亨,字嘉甫,湖州(今浙江湖州)人。登元丰八年进士乙科。建中靖国初为太学博士,后为左司郎中,政和八年六月罢,与宫观。官至直秘阁。著《春秋五礼例宗》十卷(今存七卷)、《春秋通训》十六卷(今唯大典本六卷)。见《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一、职官六八之四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蕲州蕲春人,字子仁。年十六预乡荐,下第归,杜门不出凡二十年。哲宗元符末诏征不赴。与弟林敏修居比邻,终老以文字相友善,世称二林。徽宗政和中赐号高隐处士。全宋诗
林敏功,字子仁,蕲春(今属湖北)人。年十六,预乡荐,下第归,杜门不出二十年。哲宗元符末诏徵不赴,与弟敏修以文字终老,世号“二林”。徽宗政和中,赐号高隐处士。有诗文百卷,号《蒙山集》;又有《高隐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作《林敏功集》十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事见《尚友录》卷一三、《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二八八○
林敏功,字子仁,蕲州蕲春(今湖北蕲春蕲州镇西北)人。治《春秋》,年十六预乡荐,下第归,杜门不出者二十年。元符末,诏徵不起,赐号高隐处士、朝散大夫。与弟敏修比邻居终老,世号「二林」。有诗文百卷,号《蒙山集》,兵火后多佚,南宋存《高隐集》七卷(一作十卷)。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二林皆列入。见《楚纪》卷四七,《江西诗社宗派图录》,《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翼中,号无求子,又号大隐翁。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工医术,尤深于伤寒。壮年辞官居西湖,著书酿酒。徽宗时,起授医学博士。坐书东坡诗,贬达州。后以宫祠还。有《北山酒经》、《类證活人书》。全宋文·卷二七九○
朱肱,字翼中,一字亦中,自号无求子、大隐翁,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进士及第。善医,尤深于《伤寒》。徽宗起为医学博士。崇宁初,为雄州防禦推官、知邓州录事参军。政和五年,坐书东坡诗贬达州。后以朝奉郎提点洞霄宫,致仕,侨居西湖上。卒。著有《大隐翁酒经》一卷(存)、《南阳活人书》二十卷(存)、《内外二景图》三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四,《宋史》卷二○五、二○七,《续资治通鉴》卷八七,《宋史翼》卷三八,《宋诗纪事》卷四○。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任大理寺正。大观元年(1107)任大理寺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黄州黄冈人,徙居齐安,字邠老。潘鲠子。少警敏不羁,与弟潘大观皆以诗名。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全宋诗
潘大临,字君孚(《浮沚集·雨中有怀》),一字邠老,黄州(今属湖北)人。家贫未仕,苏轼、张耒谪黄州时,多有交往。入江西诗派,与江西派诗人多有唱和。徽宗大观间客死蕲春,年未五十。有《柯山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潘邠老小集》一卷。事见《张右史文集》卷五一《潘大临文集序》。潘大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另从《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等书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潘大临(?——一一○六),字君孚,一字邠老,祖籍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后为黄州(今属湖北)人。少警敏不群,从苏轼、黄庭坚、张耒诸名士游,以诗名于时。大观间客死蕲春。有《潘邠老小集》存世。见《张右史集》卷五一《潘大临文集序》,《宋史翼》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23 【介绍】: 金朝皇帝,女真完颜部人,本名阿骨打,改名旻。辽天庆三年,继兄乌雅束为都勃极烈,袭节度使。四年,誓师反辽。次年,称皇帝,国号金,都会宁,改元收国。后改天辅。在位九年。始起时兵不过二千五百人,数年之间,扩地直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