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恶(大惡)  拼音:dà è
1.大坏、大罪过。《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瞻默然,意色大恶。后岁馀,病卒于仓垣,时年三十。」
2.大祸患。《三国演义》第八回:「汝于中取便,以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
《漢語大詞典》:以大恶细(以大惡細)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汉 王充 论衡·问孔:“ 宰我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 予 ,予何诛!’是恶 宰予 之昼寝。问曰: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復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使 宰我 性不善,如朽木粪土,不宜得入 孔子 之门…… 孔子 作春秋,不贬小以大;其非 宰予 也,以大恶细,文语相违,服人如何?”
《國語辭典》:罪大恶极(罪大惡極)  拼音:zuì dà è jí
罪恶深重,达于极点。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五:「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隋唐演义》第九一回:「杨国忠召乱起衅,罪大恶极,人人痛恨。」
《漢語大詞典》:剧恶(劇惡)
(1).大恶。 汉 扬雄 《太玄·冲》:“彊善不倦,剧恶不息。”
(2).指大坏人。 宋 苏洵 《御将》:“先王之选才也,自非大姦剧恶如虎豹之不可以变其搏噬者,未有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於用。”
分類:大恶坏人
《漢語大詞典》:元憞
亦作“ 元憝 ”。
(1).大恶。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憞之有?” 李轨 注:“元憞,大恶。”
(2).大恶之人;元凶。《晋书·文帝纪》:“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新唐书·藩镇传·吴少诚:“臣请以鋭士万人顺流趋 荆 、 楚 ,可以攘翦元憝。”
分類:大恶元凶
《國語辭典》:元恶(元惡)  拼音:yuán è
罪魁祸首,大恶。《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宋。岳飞题新淦古寺壁〉诗:「斩除元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分類:大恶首恶
《國語辭典》:大奸  拼音:dà jiān
形容非常奸诈狡猾。如:「对于那些大奸大恶的人,是不能轻易姑息的。」
分類:大奸大恶
《國語辭典》:大猾  拼音:dà huá
狡猾之至。《史记。卷九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
《國語辭典》:巨猾  拼音:jù huá
非常奸恶狡猾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也作「巨奸」。
《國語辭典》:大厉(大厲)  拼音:dà lì
1.大恶。《诗经。大雅。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2.恶鬼。《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
《國語辭典》:象恭  拼音:xiàng gōng
外貌恭敬。《书经。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漢語大詞典》:宿恶(宿惡)
(1).元凶;大恶人。后汉书·酷吏传·黄昌:“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彊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姦,皆奔走它境。” 宋 李纲 《申督府密院相度措置虔州状》:“臣深求其故,乃知招安之后,田业荒芜,耕种不具,州县救目前之急,不暇存恤,又督逋负,宿恶乘之,相煽愈固。”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其来,虽桀猾宿恶未尝輒杀,其可諭者,諭之;其不悛者,必遣还巢而后捕之。”
(2).大罪恶。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又 斯都 耆帅 李求承 ,昔手杀 龚禄 , 嶷 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宋史·吴奎传:“ 奎 发 孙 宿恶,徙其兄弟於 淮 闽 ,豪猾畏敛。”
《漢語大詞典》:巨憝
元凶,大恶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皇天稔巨憝,羌虏稽显戮。”明史·徐问传:“王师每入,巨憝潜踪。” 萧蜕 《徐园追祭宋遯初》诗:“巨憝窃国柄,羣材璧马钓。”
《漢語大詞典》:渠凶
元凶,大恶人。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凶於北陆,清氛雾於中原。”
《漢語大詞典》:巨慝
指大奸大恶的人。 清 薛福成 《书太监安得海伏法事》:“ 丁公 独擿巨慝於萌芽之时,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