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冕弁
(1).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孔颖达 疏:“冕是衮冕,弁是皮弁,是朝廷之尊服。”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冕弁振缨,服藻垂带。”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借指仕宦者。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始兵部赐第於 靖安里 ,下及 天宝 ,五世其居,冕弁駢比,罗列省寺。”
《國語辭典》:鲁馆(魯館)  拼音:lǔ guǎn
春秋时,周天子将嫁女于齐,鲁庄公受命代为主持王姬婚事。因逢国丧,故庄公派人先于城外筑馆招待王姬,再送往齐国与齐侯成婚。见《春秋。庄公元年》。后以鲁馆为嫁女外住的行馆。唐。皇甫枚《王知古》:「聆好音于鲁馆,逼佳气于秦台。」
《漢語大詞典》:狐突
(1).人名。 春秋 晋 大夫,公子 重耳 之外祖。其二子从 重耳 出亡。 怀公 立,执 狐突 ,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山西 旧有 狐突祠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山西 太谷县 西南十五里 白城村 ,有 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 狐突祠 。 元 中统 三年敕建,本名 利 应狐突庙 。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 清 孙枝蔚 《王陵母墓》诗:“无慙 狐突 能为父,不监 怀公 奈 霸王 。”
(2).糊涂。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间,怕人撞着,藏在此间,一时寻不着,便心中狐突起来,认是梦了。”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先大夫
(1).已故的大夫。《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大夫 臧文仲 教 行父 事君之礼。”国语·周语中:“昔先大夫 荀伯 自下军之佐以政, 赵宣子 未有军行而以政。”
(2).犹先父。后汉书·逸民传论:“先大夫 宣侯 尝以讲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 李贤 注:“ 沈约 《宋书》曰:‘ 范泰 字 伯伦 ……薨謚 宣侯 。’即 曄 之父也。” 唐 穆员 《河南洛阳县主簿郑君墓志铭》:“君事先大夫以闻礼为业,奉继太夫人以无违为志,孝也。”
《漢語大詞典》:上大夫
为 中国 古代的官阶之一。 周 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官阶分为卿、大夫、士三等,每等中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级。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爵禄旂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 齐宣王 褒儒尊学, 孟軻 、 淳于髡 之徒受上大夫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漢語大詞典》:杜伯
(1).虿的别名。《诗·小雅·都人士》“卷髮如蠆” 三国 吴 陆玑 疏:“蠆,一名杜伯。”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物而人名:“虫而人名者……蠆称杜伯。”
(2). 周宣王 大夫,无辜被杀,死后射王于 鄗 。参见“ 杜主 ”。
《漢語大詞典》:杜主
(1). 周 杜伯 。因封于 杜 ,故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菅庙亦有 杜主 。 杜主 ,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司马贞 索隐:“《地理志》 杜陵 ,故 杜伯国 ,有 杜主祠 四。墨子云‘ 周宣王 杀 杜伯 不以罪,后 宣王 田於圃,见 杜伯 执弓矢射, 宣王 伏弢而死也’。”
(2).即 杜宇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务农,一号 杜主 。”参见“ 杜宇 ”。
(3).杜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成都记》: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杜宇 亦名 杜主 ,见《成都记》。 杜主 ,人罕用之。”参见“ 杜宇 ”、“ 杜鹃 ”。
分類:杜鹃杜宇
《漢語大詞典》:九能
古指大夫应当具备的九种才能。《诗·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 毛 传:“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説,丧纪能誄,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旧唐书·魏玄同传:“今使百行九能,折之於一面,具僚庶品;专断於一司,不亦难矣。” 清 龚自珍 《商周彝器文录叙》:“制器能铭,居九能之一,其人皆中大夫之材者也。”
《國語辭典》:陶朱公  拼音:táo zhū gōng
人名。指春秋时楚人范蠡。参见「范蠡」条。
《國語辭典》:士君子  拼音:shì jūn zǐ
1.旧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士。故后以士君子称上流社会的人。《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间。」唐。孔颖达。正义:「士,州长党正也;君子,谓卿大夫士也。」
2.品德高尚而有学问的人。《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漢語大詞典》:置社
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礼记·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郑玄 注:“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 孔颖达 疏:“大夫以下,谓包士庶,成羣聚而居,其羣众满百家以上得立社。为众特置,故曰置社。”
《國語辭典》:佛肸  拼音:bì xì
人名。春秋晋国大夫赵简子的邑宰,据中牟而叛赵氏,曾召孔子往。《论语。阳货》:「佛肸召,子欲往。」
《漢語大詞典》:赠鞭(贈鞭)
左传·文公十三年载: 晋 大夫 士会 奔 秦 , 晋 恐 士会 为 秦 所用,就派 魏寿馀 到 秦 策动 士会 回 晋 。 士会 离 秦 时,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杜预 注:“策,马檛。”后即以“赠鞭”喻策马快行。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俺这里船临 汴水 休举棹,马到 夷门 懒赠鞭。” 清 钱谦益 《眼镜篇送张七异度北上公车》:“ 张兄 偕计北上 燕 ,束芻襚丝当赠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杜举(杜舉)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 荀盈 )卒, 平公 饮酒、击钟。宰夫 杜蒉 责以大臣丧日,不应举乐。 平公 引过自责,饮酒示罚, 杜蒉 洗而扬觶。 平公 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以戒后世。事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称享宴礼毕而举杯为杜举,表明此杯乃昔者 杜蒉 之所举。 唐 裴度 《黄目樽赋》:“自合礼於宗彝,匪齐名於杜举。”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愿君倡此风,扬觶斯杜举。” 清 钱谦益 《饮酒》诗之三:“此言当杜举,聊用勒酒城。”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三母
(1).指 周 代三位贤母。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三母者, 太姜 、 太任 、 太姒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有虞 二妃, 周 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踰閾。” 李贤 注:“三母,谓 后稷 母 姜嫄 , 文王 母 大任 , 武王 母 大姒 也。”
(2).古时诸侯、大夫养子,从众妾中择三人为子师、慈母、保母,称为三母。南史·儒林传·司马筠:“《内则》云:‘择於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此言择诸母,是择人而为此三母,非谓择取兄弟之母也。”参阅礼记·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