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诸舅(諸舅)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噭噭同生,悽悽诸舅。”南史·袁湛传:“初, 陈郡 谢重 , 王胡之 外孙也,於诸舅敬礼多闕。”
《國語辭典》:家邑  拼音:jiā yì
古时大夫的采邑。《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漢語大詞典》:周任
周 时大夫。一说为古之良史。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 周任 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 周任 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 杜预 注:“ 周任 , 周 大夫。” 杨伯峻 注引 马融 《论语注》:“ 周任 ,古之良史。”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 周任 有遗规,其言明且清。” 唐 钱起 《观村人牧山田》诗:“庶追 周任 言,敢负 谢生 诺。”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即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 周任 。”
《漢語大詞典》:鸣犊(鳴犢)
指 春秋 晋 贤大夫 窦鸣犊 。 孔子 欲赴 晋 ,闻其已被 赵简子 所杀,乃止。亦泛指贤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既不得用於 衞 ,将西见 赵简子 。至於 河 而闻 竇鸣犊 、 舜华 之死也,临 河 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 丘 之不济此,命也夫!’”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或作‘ 鸣鐸 竇犨 ’,又作‘ 竇犨 鸣犊 、 舜华 也’。” 汉 梁竦 《悼骚赋》:“ 赵 殞 鸣犊 兮, 秦 人入疆。”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临 河 鸣犊 嘆,莫遣寸心灰。”
分類:大夫孔子
《国语辞典》:赵衰(赵衰)  拼音:zhào cuī
人名。(?~西元前622)字子馀,春秋时晋国大夫。从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佐文公定霸业。卒谥成。其子孙世为晋卿。也称为「赵成子」。
《漢語大詞典》:越相
指 春秋 时 越 大夫 范蠡 。他曾辅助 越王 勾践 灭 吴 雪耻。功成后以一叶扁舟逸去,经商致富。 唐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 留侯 隐,櫂倚三川 越 相归。” 宋 范仲淹 《苏州十咏·灵岩寺》:“ 越 相烟波空去雁, 吴王 宫闕半啼猿。”
《國語辭典》:三桓  拼音:sān huán
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因皆为桓公之后,故称为「三桓」。《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也称为「三家」。
《國語辭典》:柳下惠  拼音:liǔ xià huì
人名。指春秋时鲁国贤人展禽。参见「展禽」条。
《國語辭典》:毳衣  拼音:cuì yī
1.古代王公大夫所穿的毛绩衣服。《诗经。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汉。毛亨。传:「毳衣,大夫之服。」
2.用鸟毛制成的僧服。唐。李洞〈送行脚僧〉诗:「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攲。」
《國語辭典》:吕相(呂相)  拼音:lǚ xiàng
1.春秋时晋大夫吕锜。《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
2.秦相吕不韦。唐。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诗:「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
3.复姓。相传吕不韦的子孙以其官名为氏。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卫国大夫蘧瑗。参见「蘧瑗」条。
《漢語大詞典》:四正
(1).古代贵族行射礼时举正爵以献宾客、国君、卿、大夫。礼记·射义:“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 郑玄 注:“四正,正爵四行也。四行者,献宾,献公,献卿,献大夫,乃后乐作而射也。”
(2).封建社会中的四种纲纪。礼记·孔子闲居:“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后人以此为四正。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正
(3).指君、臣、父、子之道。管子·君臣下:“四肢六道,身之体也。四正五官,国之体也。” 尹知章 注:“四正,谓君、臣、父、子。”
(4).四个正卦。即周易八卦中的坎、离、震、兑。或用以分主四时:坎主冬,离主夏,震主春,兑主秋;或用以分主四方:坎主北,离主南,震主东,兑主西。魏书·律历志上:“推四正卦术曰:因冬至大小餘,即坎卦用事日;春分,即震卦用事日;夏至,即离卦用事日;秋分,即兑卦用事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四正、四维者,八卦神所居。” 清 惠栋 易汉学·卦气图说:“ 孟 氏《卦气图》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四卦主四时。”
(5).健全;没有缺陷。 柳青 《种谷记》七:“人手全不四正,七斜八歪都有些缺点,想是也想变工,谁也找不到对象。”
《漢語大詞典》: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漢語大詞典》:亚旅(亞旅)
(1).诸大夫。书·牧誓:“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 孔 传:“亚,次;旅,众也。众大夫,其位次卿。”
(2).上大夫的别称。左传·文公十五年:“ 宋 华耦 来盟……请承命於亚旅。” 杜预 注:“亚旅,上大夫也。”
(3).指兄弟及众子弟。语出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毛 传:“亚,仲叔也;旅,子弟也。” 清 张尔岐 《蒿菴闲话》卷一:“辟之事亲,亚旅耕田。”
《漢語大詞典》:赤芾
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郑玄 笺:“芾,冕服之韠也……大夫以上,赤芾乘轩。” 宋 司马光 《论两府迁官状》:“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今国家方以百吏繁冗,思革其弊,而公卿无故一切迁官,将何以使三百赤芾受爵不让者有所愧心哉!”《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轩者三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