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联辞(聯辭)
联缀辞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於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此指左传国语所记列国大夫朝聘应对之辞。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漢語大詞典》:蠡种(蠡種)
春秋 越 大夫 范蠡 、 文种 的并称。 清 陈维嵩 《玉女摇仙佩·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词:“ 吴宫 事,只恨当初 蠡 种 ,空留下湖山几点, 苏臺 一带,年年花草昏如梦。”
《漢語大詞典》:食加
靠大夫的加田收入而生活。国语·晋语四:“官宰食加。” 韦昭 注:“官宰,家臣也。加,大夫之加田也。”
分類:大夫收入
《漢語大詞典》:陈凤(陳鳳)
春秋 时, 陈 大夫 懿氏 为嫁女于 敬仲 而卜,得到“凤皇于飞,和鸣鏘鏘”之卜辞,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后因以“陈凤”为恭祝他人夫妻能谐琴瑟之好的套语。 唐 沈佺期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潘 鱼从此隔, 陈 凤宛然飞。”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邑由
复姓。 楚 大夫 养由基 之后,避仇改 邑由 氏。 晋 有 邑由养真 。见□ 贾执 《英贤传》、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
《漢語大詞典》:外私
(1).古代士对本国大夫的自称。礼记·玉藻:“士曰传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 孔颖达 疏:“凡大夫家臣称私,此士既不与大夫为臣,故对大夫称曰外私。”
(2).士、大夫对他国大夫、士的自称。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於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讣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礼记·杂记上:“﹝大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於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 孔颖达 疏:“以是别国私有恩好,故曰外私。”
(3).私通外国。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今 齐 列为东藩,而外私 肃慎 。”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私与通也。”
《國語辭典》:韦弁(韋弁)  拼音:wéi biàn
古代称皮制的帽子。《荀子。大略》:「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漢語大詞典》:特县(特縣)
古代礼制,士(一说大夫)陈乐器,规定只能张设一面,称“特县(悬)”。 汉 贾谊 新书·审微:“,天子之乐宫县,诸侯之乐轩县,大夫特县,士有琴瑟。”
《漢語大詞典》:赞币(贊幣)
古礼,祭祀时,大夫帮助国君拿币,供君取以祭神。礼记·礼器:“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孔颖达 疏:“於时须告神以杀牲,大夫则赞佐执币而从君,君乃用币以告神。”
《漢語大詞典》:家削
周 代,大夫采地与公邑土地交错相间,凡离国都二百里外、三百里内的大夫采地称为家削。
《漢語大詞典》:角节(角節)
犀角制的符节。 周 代都鄙大夫遣使所用。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 郑玄 注:“角,用犀角。” 孙诒让 正义:“ 江永 云:‘此谓诸侯与都鄙大夫遣使不出竟内者用之。’”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六:“角节用犀角,角在鼻上,是角中之贵,守都鄙者用之。”
《漢語大詞典》:私朝
(1).谓大夫自家治事之朝。礼记·玉藻:“将适公所,宿斋戒……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揖私朝,煇如也,登车则有光矣。” 孔颖达 疏:“私朝,大夫自家之朝也。煇,光仪也。大夫行出至己之私朝,揖其属臣煇如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外有九室卿朝焉:“此朝即羣臣治事之朝,仍属於公,不属於私,其家之私朝则未入君朝前已先视之,亦揖而退,不及议事如人君之治朝。”
(2).谓人臣以朝廷为私有而弄权专政。韩非子·爱臣:“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於家。”
《國語辭典》:十样锦(十樣錦)  拼音:shí yàng jǐn
1.四川出产的锦缎,共有十种花式。元。戚辅之〈佩楚轩客谈〉:「孟氏在蜀时制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答韵、铁梗蓑荷。」《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近觑四川十样锦,远观洛内一团花。」
2.雁来红的别名。参见「雁来红」条。
3.中散大夫的别名。参见「中散大夫」条。
《漢語大詞典》:卫鱼(衛魚)
指 春秋 时 卫国 大夫 史鱼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卫鱼 之心,身亡而意结。” 李善 注引《韩诗外传》:“昔 卫 大夫 史鱼 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 蘧伯玉 之贤而不能进, 弥子瑕 不肖而不能退,死不当居丧正堂,殯我於室足矣。’ 卫 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召 伯玉 而贵之, 弥子瑕 退之,徙殯於正堂。”
分類:大夫
《国语辞典》:奉蘋蘩  拼音:fèng pín fán
诗经》有〈采蘋〉、〈采蘩〉二章,古人认为乃表扬大夫和诸侯的夫人能够敬祀祖先的作品,后人乃用「奉蘋蘩」代指妇女主持家务。唐。皇甫枚《王知古》:「儿自移天崔门,实秉懿范,奉蘋蘩之敬,如琴瑟之和。」《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呼延冀》:「是时也,君方年少,酒狂诗逸,在妾之邻。妾即不拘,君亦放荡。君不以妾不可奉蘋蘩,遂以礼娶妾。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