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乐〉~339~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汉·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
《礼记注疏》卷十七〈月令〉~344~
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汉·郑玄注引《周语》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又,「律中大吕。」汉·郑玄注引《周语》曰:「大吕助阳宣物。」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姜大吕,字渭叟。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王十朋有诗寄赠(《梅溪前集》卷二《怀姜渭叟兼简谢守中用前韵》题注及后跋)。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吕,休宁人。有栩栩轩槁。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八
键,字大吕,庚阳孙。有《南征小言》。
钱茂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大吕。宣德十年举人。景泰初守同州,为政持大体,增设学舍至百八十楹。
吕和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吕和钟,字大吕,山西长治县人,进士出身。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升工部员外郎、郎中,官至陕甘提学道。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吕大吕,字声宏,号笑山,清无锡人,居邑之锡山走马塘,诸生。著有《复古堂诗文稿》。
《國語辭典》:大吕(大呂)  拼音:dà lǚ
1.十二律之一。《礼记。月令》:「其音羽,律中大吕。」
2.周庙大钟。比喻国之宝器。《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国语辞典》:九鼎大吕(九鼎大吕)  拼音:jiǔ dǐng dà lǚ
九鼎,夏禹所铸的鼎;大吕,周庙大钟,二者皆为贵重之物。「九鼎大吕」比喻分量极重,多就身分、作用而言。《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國語辭典》:黄钟大吕(黃鐘大呂)  拼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黄钟,我国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而高妙。宋。陆九渊《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漢語大詞典》:泰吕
即大吕。 春秋 齐 钟名。晏子春秋·谏下十二:“ 景公 为泰吕成,谓 晏子 曰:‘吾欲与夫子燕。’对曰:‘未祀先君而以燕,非礼也。’”
分類:大吕
《漢語大詞典》:鼎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 司马贞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 夏禹 所铸;大吕,为 周 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吕。”
《漢語大詞典》:纳音(納音)
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相合为六十音,与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为宫,称为纳音。参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清 钱大昕 《纳音说》
《漢語大詞典》:元闲(元閒)
亦作“ 元间 ”。 即玄间。天空。 明 宋濂 《云寓轩诗序》:“方外有道之士,茹术餐霞,捐去尘俗之累,翩翩然御风而游元间。”元,一本作“ 玄 ”。
亦作“ 元间 ”。 即大吕。古代十二乐律,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在次序排列上六吕与六律相间,而大吕居首位,故又称“元閒”。国语·周语下:“元閒大吕,助宣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