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万方(萬方)  拼音:wàn fāng
1.万国,各地诸侯。《书经。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2.各地方。唐。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3.多种多样。汉。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4.用尽方法。《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国语辞典》:多重  拼音:duō chóng
多方面。如:「这项提案必须经过多重评估,才能决定是否列入议程。」
《國語辭典》:多方  拼音:duō fāng
1.种种方法。《魏书。卷七二。阳尼传》:「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于力行而已。」
2.各方面。《墨子。公孟》:「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
《國語辭典》:多端  拼音:duō duān
1.事务繁杂,或指一人担任多项职务。《史记。卷三○。平准书》:「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耗废。」
2.繁多、杂乱。晋。傅玄 吴楚歌:「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四:「内官因有此家产,所以贪婪无厌,奸弊多端。」
《漢語大詞典》:多能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论语·子罕:“大宰问於 子贡 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 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秀羸多能,其性无欲。” 宋 梅尧臣 《缙叔邀寄永嘉僧》诗:“吾儒不兼习,尔学若多能。”
《漢語大詞典》:光辅(光輔)
多方面辅佐。左传·昭公二十年:“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北齐书·段荣传:“ 韶 光辅七君,克隆门业。” 宋 陈亮 《酌古论·曹公》:“廼退就臣列,光辅 汉 帝,招贤礼士,脩明庶政。”
《漢語大詞典》:光弼
多方面匡辅。晋书·王浑传:“ 周公 得以圣德光弼幼主,忠诚著於金縢。”
《國語辭典》:博取  拼音:bó qǔ
1.换取、取得。如:「博取好感」、「博取信任」。
2.广泛吸收听取。如:「博取众议」。
《漢語大詞典》:兼采
谓同时向多方面采取。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繢事以众色成文,蜜蠭以兼采为味。”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非取製於一狐,谅求味於兼采。”
《漢語大詞典》:博习(博習)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 ,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 。” 宋 叶适 《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
(3).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 、 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漢語大詞典》:博辩(博辯)
亦作“ 博辨 ”。 从多方面论说;雄辩。韩非子·说难:“径省其説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梁启雄 解:“多,指博辩之辞众多。‘交’字当从 顾 説作‘史’……这是説:如果説者琐碎地作广博的辩説,君主就认为是话多,因而把説者的话看成是废话。”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兄雄俊之文,博辩之才,迈往之气,无一人不知之。”
《國語辭典》:交迫  拼音:jiāo pò
同时逼迫。如:「饥寒交迫」。
《國語辭典》:多边(多邊)  拼音:duō biān
由三方或更多方面共同参与。如:「本次多边会谈归纳出许多具体可行的意见。」
《國語辭典》:多头(多頭)  拼音:duō tóu
1.股票术语。凡看好股市行情,买进股票待涨价后卖出者,称为「多头」。
2.多方面。
《漢語大詞典》:大城市
中国指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城市。大城市一般具有多方面的职能,既是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又是国家或地区的交通枢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