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外交词令(外交词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词。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词。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词令,不可尽信。」
《国语辞典》:外交辞令(外交辞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辞。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辞。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辞令,不可尽信。」
《国语辞典》:外交特权(外交特权)  拼音:wài jiāo tè quán
外交代表在驻在国享有之一定特权。各国依据相互尊重主权与平等互惠原则,按照国际法、有关协议或内国法相互给予。例如我国定有《驻华外国机构及其人员特权暨豁免条例》。
《国语辞典》:外交照会(外交照会)  拼音:wài jiāo zhào huì
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各省长官对外交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照会」。
《国语辞典》:纸上封锁(纸上封锁)  拼音:zhǐ shàng fēng suǒ
封锁国家只宣告封锁某地,而不以武力实际封锁该地的对外交通。
《国语辞典》:大司客  拼音:dà sī kè
职官名。负责对外交涉联络等公关工作的人。《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我们这里盐商人家,比如托一个朋友在司上行走,替他会官,拜客,每年几百银子辛俸,这叫做『大司客』。」
《漢語大詞典》:综合国力
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教、资源、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力量的有机综合。反映国家强弱的标志。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漢語大詞典》:俎樽折冲(俎樽折衝)
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续资治通鉴·宋寧宗嘉定十四年:“许国之忠,应变之略,隐然有俎樽折衝之风。”参见“ 折衝尊俎 ”。
《漢語大詞典》:折冲尊俎(折衝尊俎)
见“ 折衝樽俎 ”。
《国语辞典》:保安警察  拼音:bǎo ān jǐng chá
防卫国家重要机关、外交使馆及办事处,机动协助地方治安事务的警察。简称为「保警」。
《国语辞典》:安达西德(安达西德)  拼音:ān dá xī dé
Antalcidas
人名。生卒年不详。斯巴达外交家。西元前三九三年出使波斯,欲藉外援征服雅典。前三八七年科林斯战役后,与波斯谛结安达西德条约。
《国语辞典》:外交官  拼音:wài jiāo guān
代表政府驻扎外国办理外交事项的官员。
《國語辭典》:公使馆(公使館)  拼音:gōng shǐ guǎn
公使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
《國語辭典》:大使馆(大使館)  拼音:dà shǐ guǎn
派驻的大使在所驻守国家的办事机关。
《漢語大詞典》:遏制政策
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敌对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由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1946-1947年间提出,主张用这种政策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
《國語辭典》:护照(護照)  拼音:hù zhào
1.官员或国民出国时,政府所发给的證件。可證明其身分,并请外国官署保护,申请准予居留或通行。一般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
2.清朝时,政府发给外国人可在中国通行的證件。《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因想各国人民到处游历,既领有护照,地官就应当照章保护才是。」
《國語辭典》:国务院(國務院)  拼音:guó wù yuàn
1.责任内阁的办公机关,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曾设此官署。
2.美国政府主管外交和部分内政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