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风雨(風雨) 拼音:fēng yǔ
1.风和雨。《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幕以禦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文选。张衡。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2.比喻艰难困苦。如:「我们在风雨中成长茁壮。」
3.《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或亦指男女幽会之诗。首章二句为:「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2.比喻艰难困苦。如:「我们在风雨中成长茁壮。」
3.《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或亦指男女幽会之诗。首章二句为:「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漢語大詞典》:尘坌(塵坌)
(1).灰尘,尘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在班殿直 刘归仁 率众南奔,相继而溃。入塞者三万人,尘坌四起,居人骇散。”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一》:“一日,天大风,晦冥良久,既霽,於尘坌中得一好女子。” 清 黄宗羲 《永乐寺碑记》:“污邪市井,未尝择地,尘坌满室,但供邨妇里老之游息。”
(2).尘俗;世俗之人。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宋 苏舜钦 《和邻几登緐台塔》诗:“迥然尘坌隔,顿觉襟抱舒。” 明 宋濂 《兰隐亭记》:“ 华卿 性清脩,不与尘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
(3).比喻卑下的处境或微贱之物。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老身 李大妈 是也,本係 剑南 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尘坌,流寓 长安 。” 明 屠隆 《昙花记·辞家访道》:“烟姿霞韵,也应知生来往因,把金章紫綬看尘坌。”
(2).尘俗;世俗之人。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宋 苏舜钦 《和邻几登緐台塔》诗:“迥然尘坌隔,顿觉襟抱舒。” 明 宋濂 《兰隐亭记》:“ 华卿 性清脩,不与尘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
(3).比喻卑下的处境或微贱之物。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老身 李大妈 是也,本係 剑南 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尘坌,流寓 长安 。” 明 屠隆 《昙花记·辞家访道》:“烟姿霞韵,也应知生来往因,把金章紫綬看尘坌。”
《漢語大詞典》:畏景
(1).夏天的太阳。 唐 刘言史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曲池煎畏景,高阁絶微飈。” 唐 刘得仁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积阴緜五旬,畏景淡无光。”
(2).指夏天。 唐 白居易 《旱热》诗之二:“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宋 柳永 《郭郎儿近拍》词:“新霽,畏景天气,薰风帘幕无人,永昼厌厌如度岁。” 金 元好问 《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参见“ 畏日 ”。
(3).比喻艰难的处境。 宋 梅尧臣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诗:“朝游 翔凤池 ,暮直中书省。无由见颜色,况乃当畏景。”
(2).指夏天。 唐 白居易 《旱热》诗之二:“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宋 柳永 《郭郎儿近拍》词:“新霽,畏景天气,薰风帘幕无人,永昼厌厌如度岁。” 金 元好问 《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参见“ 畏日 ”。
(3).比喻艰难的处境。 宋 梅尧臣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诗:“朝游 翔凤池 ,暮直中书省。无由见颜色,况乃当畏景。”
《漢語大詞典》:沈溺
亦作“沉溺”。
(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
(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
《國語辭典》: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2.场所、地方。辽。耶律楚材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3.情况、层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
2.场所、地方。辽。耶律楚材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3.情况、层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