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音声(音聲)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闻一多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闻一多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
《漢語大詞典》:声迹(聲跡)
亦作“ 声跡 ”。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漢語大詞典》:声均(聲均)
见“ 声韵 ”。
《漢語大詞典》:风吟
指微风发出的声音。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美人虹影,下缀虯幡;少女风吟,遥喧凤鐸。” 蒋清翊 注引《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裴松之 注引 管辰 《管辂别传》:“ 輅 与 倪清河 刻雨期,言树上已有少女微风。” 金 李之翰 《中京遇因长老》诗:“松声不断风吟细,月影无边露气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