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宛转(宛轉) 拼音:wǎn zhuǎn
1.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2.身体转动,翻来覆去。《楚辞。严忌。哀时命》:「愁脩夜而宛转兮,气涫𩰾其若波。」
3.含蓄委婉。《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宛转万情之形表,排托虚寂以寄身。」也作「婉转」。
4.态度和蔼、柔顺。如:「发言时措辞宛转些,别冲撞他人,引起争执。」
5.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著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也作「婉转」。
6.形容缠绵委曲。唐。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7.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如:「莺声宛转。」也作「婉转」。
2.身体转动,翻来覆去。《楚辞。严忌。哀时命》:「愁脩夜而宛转兮,气涫𩰾其若波。」
3.含蓄委婉。《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宛转万情之形表,排托虚寂以寄身。」也作「婉转」。
4.态度和蔼、柔顺。如:「发言时措辞宛转些,别冲撞他人,引起争执。」
5.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著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也作「婉转」。
6.形容缠绵委曲。唐。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7.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如:「莺声宛转。」也作「婉转」。
《國語辭典》:袅袅(嫋嫋) 拼音:niǎo niǎo
1.形容轻盈柔弱。《文选。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袅袅素女。」也作「袅袅」。
2.形容摇曳不定。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也作「袅袅」、「袅袅」。
3.音调悠扬不绝。如:「馀音袅袅,三日不绝。」也作「袅袅」。
4.风动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作「袅袅」。
2.形容摇曳不定。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也作「袅袅」、「袅袅」。
3.音调悠扬不绝。如:「馀音袅袅,三日不绝。」也作「袅袅」。
4.风动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作「袅袅」。
《國語辭典》:袅袅(裊裊) 拼音:niǎo niǎo
《國語辭典》:浩浩 拼音:hào hào
1.水流盛大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南朝宋。鲍照 〈梦归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2.广大的样子。《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风势强劲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鞞鼓喧兮从夜达,胡风浩浩兮暗塞营。」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
4.声音洪大或喧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于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2.广大的样子。《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风势强劲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鞞鼓喧兮从夜达,胡风浩浩兮暗塞营。」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
4.声音洪大或喧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于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國語辭典》:沉沉 拼音:chén chén
1.盛大的样子。《淮南子。俶真》:「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2.宫室深邃的样子。唐。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张敦梦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3.形容水深的样子。唐。刘禹锡〈怀妓〉诗四首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4.形容声音悠远而深沉。唐。李商隐 〈河内〉诗二首之一:「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5.形容夜深的样子。宋。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6.形容心事沉重。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7.形容音信杳然。唐。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8.形容深隐沉静的样子。唐。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2.宫室深邃的样子。唐。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张敦梦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3.形容水深的样子。唐。刘禹锡〈怀妓〉诗四首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4.形容声音悠远而深沉。唐。李商隐 〈河内〉诗二首之一:「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5.形容夜深的样子。宋。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6.形容心事沉重。唐。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7.形容音信杳然。唐。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8.形容深隐沉静的样子。唐。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國語辭典》:磊落 拼音:lěi luò
1.山高大的样子。《文选。郭璞。江赋》:「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崛而比峤。」
2.众多、错杂的样子。唐。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宋。陆游 〈长歌行〉:「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3.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壮怀磊落有谁知,一剑防身且自随。」
4.形容容仪俊伟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其状磊落,一坐叹赏。」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2.众多、错杂的样子。唐。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宋。陆游 〈长歌行〉:「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3.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壮怀磊落有谁知,一剑防身且自随。」
4.形容容仪俊伟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其状磊落,一坐叹赏。」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