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0,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凄咽
繁声
入微
琅然
语音
兼听
呼号
哀声
长言
阗阗
鸿声
冷然
玉玲珑
铿鍧
声容
《漢語大詞典》:凄咽(淒咽)
(1).悲伤呜咽。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无名氏《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速驾而归,前望其家,步步悽咽。”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慰西溟》词:“何事添悽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湼。”
(2).形容声音悲凉呜咽。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吏民莫扳援,歌管莫悽咽,吾生如寄耳,寧独为此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吹管时,其声悽咽。”
《漢語大詞典》:繁声(繁聲)
(1).指浮靡的音乐。后汉书·伏湛宋弘等传论:“ 宋弘 止繁声,戒淫色,其有《关雎》之风乎!”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至乃 郑卫 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人情不能无所寄,而又不能使天下同出一途,《大雅》不多见,而繁声於是乎作矣。”
(2).繁杂的声音。 清 金农 《山中吉祥草忽尔吐花抽茎因赋转韵五字诗记之》:“涧风无繁声,逆鼻清香生。”
《國語辭典》:入微  拼音:rù wéi
达到非常高深精细的地步。《晋书。卷七二。葛洪传》:「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唐。顾况〈拟古诗〉三首之二:「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漢語大詞典》:琅然
声音清朗貌。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宋公垂 ﹞讽诵之声,琅然闻於远近。” 元 同恕 《良夜》诗:“琅然一曲发清商,门外踉蹌舞山鬼。”明史·周顺昌传:“﹝旂尉﹞大呼:‘囚安在?’手掷鋃鐺於地,声琅然。”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张慧仙寄外诗记》:“琅然对答,声若洞簫。”
《國語辭典》:语音(語音)  拼音:yǔ yīn
1.说话的声音。如:「语音清晰」。
2.字在口语中所念的音。相对于读音而言。如「百姓」的读音为ㄅㄛˊ ㄒㄧㄥˋ,语音为ㄅㄞˇ ㄒㄧㄥˋ。
《國語辭典》:兼听(兼聽)  拼音:jiān tīng
广泛的听取意见。《荀子。君道》:「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
《國語辭典》:呼号(呼號)  拼音:hū hào
1.广播用语,通常为电台名称的西文代号。
2.以一组字母、数字、或任何文字及发音词的组合,用以识别一个通信设施、指挥所、机关、或部队者,称为「呼号」。其主要用途为建立及保持通信。如未赋有呼号者,得使用地址组代替呼号。
《漢語大詞典》:哀声(哀聲)
(1).悲哀的声音。《孔子家语·颜回》:“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
(2).指发出哀声。 许地山 《荔支》:“屋里跑出一个老妇人,哀声求他们说:‘大爷们,我这棵荔支还没有熟呢。’”
(3).悲凉的乐声。 汉 马融 《长笛赋》:“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徐 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
《漢語大詞典》:长言(長言)
(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郑玄 注:“长言之,引其声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长言邐迤,度曲缠绵。”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长言生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
(2).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汉 何休 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齐 人语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伐:“长言,若今读平声;短言,若今读入声。”
《國語辭典》:阗阗(闐闐)  拼音:tián tián
本形容车马队伍声势浩大。《诗经。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阗阗。」《文选。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亦可比喻为盛大的样子。唐。薛逢〈上白相公启〉:「飞龙在天,云雨阗阗。」
《漢語大詞典》:鸿声(鴻聲)
(1).鸿雁鸣叫的声音。 唐 武元衡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唐 张仲素 《秋思》诗之二:“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2).大声;高声。 汉 焦赣 《易林·困之离》:“鸿声大视,高举神化。”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
(3).大名声。 晋 郭璞 《赠潘尼》诗:“擢颖盖 汉阳 ,鸿声骇皇室。”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高拱禪鸿声,若輟一盃水。” 明 高启 《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鸿声伟绩,足以焜燿不朽者, 啟 尚当执笔而嗣书焉。”
《國語辭典》:冷然  拼音:lěng rán
1.形容寒冷、凉爽。《红楼梦》第六六回:「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夜凉未寝,出门步月。忽清风冷然,穿林而过。」
2.冷淡、超脱的样子。如:「很多事她都冷然以对,无动于心。」
《漢語大詞典》:玉玲珑(玉玲瓏)
(1).玉饰。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衲袄子绣搀绒,兔鶻碾玉玲瓏。”
(2).形容清越的声音。 唐 白居易 《筝》诗:“甲鸣银玓瓅,柱触玉玲瓏。” 元 徐再思 《水仙子·佳人钉履》曲:“渍春泥印在苍苔径,三寸中数点星,玉玲瓏环珮交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红么小拨玉玲瓏,几度牵縈蘅蒲梦。”
(3).形容物体洁白晶莹。 宋 杨万里 《残雪》诗:“残雪堆成山数重,悬崖幽竇玉玲瓏。” 续范亭 《病中岁除落雪》诗:“江天一色玉玲瓏,世间何时得大同?”
(4).湖石名。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上有字纪岁月。苍润嵌空,叩之声如杂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豫园》:“池边有湖石甚奇峭,名五老峰,有玉玲瓏、飞骏、玉华之名,相传为 宣和 遗物也。”
(5).花的别名。 宋 司马光 《其日雨中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之一:“穀雨后来花更浓,前时已见玉玲瓏。”此指牡丹。 宋 毛滂 《玉楼春·定空寺赏梅》词:“醉翁满眼玉玲瓏,直到烟空云尽处。”此指梅花。
(6).藕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瓜·藕:“《树萱録》:‘白苹洲白衣女子吟曰:藕隐玲瓏玉,花藏縹緲容。’故藕为玉玲瓏。”
《漢語大詞典》:铿鍧(鏗鍧)
(1).形容声音洪亮。文选·班固〈东都赋〉:“钟鼓鏗鍧,管弦燁煜。” 李周翰 注:“鏗鍧,声也。” 唐 白行简 《三梦记》:“羣女旋进,金石丝竹鏗鍧,震响中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入一门,黑暗漫无所睹,但闻传响鏗鍧,比明处更宏远。” 清 缪钟渭 《纪大东沟战事吊邓总兵世昌》诗:“两军鏖战洪涛中,雷霆鏗鍧天异色。”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兄 勔 及 剧 ,磊落词韵,鏗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宋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鏜鎝,小声鏗鍧,横絶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 宋荦 《漫堂论诗》:“独 唐 人诸体咸备,鏗鍧轩昂,为风雅极致。”
《國語辭典》:声容(聲容)  拼音:shēng róng
1.声音与容仪。《宋史。卷一三九。乐志十四》:「声容孔昭,中外悦喜。」宋。苏轼〈次韵答顿起〉诗二首之一:「相逢应觉声容似,欲笑先惊岁月奔。」
2.声名、美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