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6,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娇小
五音
掩抑
希声
啧啧
铿然
清韵
喧嚣
玉振
传声
清梵
清扬
下行
呦呦
龙鸾
《國語辭典》:娇小(嬌小)  拼音:jiāo xiǎo
1.小巧可爱。唐。李白〈江夏行〉:「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一。东邻墓》:「生虽惊诧,然见其缟衣翠袖,娇小温柔,不觉其爱之深。而畏之浅也。」
2.形容声音娇柔细小。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莺声爱娇小,燕翼玩逶迤。」
《國語辭典》:五音  拼音:wǔ yīn
1.中国声乐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2.音韵学上指依唇、舌、齿、牙、喉五类声母发音部位划分的音。
《國語辭典》:掩抑  拼音:yǎn yì
形容声音低沉。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國語辭典》:希声(希聲)  拼音:xī shēng
1.极细微的声音。《老子》第四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2.玄妙虚幻的言谈。《抱朴子。内篇。祛惑》:「浅薄之徒,率多誇诞自称,说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
《國語辭典》:啧啧(嘖嘖)  拼音:zé zé
1.拟声词:(1)形容虫鸟鸣叫声。《尔雅。释鸟》:「行雇唶唶,宵雇啧啧。」宋。邢炳。疏:「唶唶、啧啧,鸟声貌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边地方里居民,家家蓄养蜈蚣,有大尺馀者,多放在枕畔或枕中,若有蛇至,蜈蚣便啧啧作声。」(2)形容咂嘴声。表示赞叹、惊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随手就囊中取起来看,口里啧啧道:『果然好珠!』」《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杨编修啧啧称赞,说他轻了十年年纪。」
2.形容争相言语、议论。《明史。卷二四五。周宗建传》:「近日政事,外廷啧啧,咸谓奥窔之中,莫可测识。」
《國語辭典》:铿然(鏗然)  拼音:kēng rán
拟声词:(1)形容金属、瓦石撞击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那空空儿二更到来,将匕首项下一划,被玉遮了,其声铿然,划不能透。」(2)形容弹奏乐器的声音。如:「他弹奏琵琶,铿然有声。」(3)形容诗词文章的音韵。如:「他写的文章,篇篇铿然有声。」
《漢語大詞典》:清韵(清韻)
(1).清雅和谐的声音或韵味。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末流。”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闲望》诗:“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緑姿。” 宋 贺铸 《南歌子》词:“傍水添清韵,横墙露粉颜。”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雨窗黯青灯,听君絶妙辞。清韵倏邈远,南行指 湘 灕 。”
(2).喻指铿锵优美的诗文。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國語辭典》:喧嚣(喧囂)  拼音:xuān xiāo
喧哗吵闹。《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虽公卿异议,朝野喧嚣,竟不从。」
《國語辭典》:諠嚣(諠囂)  拼音:xuān xiāo
諠哗吵闹。《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
《國語辭典》:玉振  拼音:yù zhèn
1.磬声,古代奏乐皆击钟起声,终了鸣磬收音。《孟子。万章下》:「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2.天子的声音。《晋书。卷二。景帝纪》:「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3.比喻文辞铿锵、词藻出众。《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飞辩摛藻,华繁玉振。」
《漢語大詞典》:传声(傳聲)
(1).传播声音。 北魏 温子升 《捣衣》诗:“香杵纹砧多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 南朝 梁 萧绎 《咏歌》:“传声入鐘磬,餘转杂箜篌。” 唐 杜甫 《示獠奴阿段》诗:“病渴三更迴百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2).谓传播声威。 宋 苏辙 《大行皇太后换词》之二:“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
(3).传达语言。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下詔选郎署,传声典 信州 。” 宋 曾巩 《陈睦鸿胪卿制》:“传声赞导之官,所以宾接四方之使客,位在九列,礼秩甚隆。” 清 缪艮 《沈秀英传》:“后屡託友人 赵小补 传声邀予,久未践约。”
《漢語大詞典》:清梵
谓僧尼诵经的声音。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大招离垢之賔,广集应真之侣,清梵含吐,一唱三嘆。” 唐 韩翃 《题僧房》诗:“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福慧庵》:“礼罢 远公 旧时塔,数声清梵莫云多。”
《國語辭典》:清扬(清揚)  拼音:qīng yáng
1.形容眉目开朗有神。《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引申为对人容貌神采的敬称。唐。蒋防《霍小玉传》:「今日幸会,得睹清扬。」《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2.形容声音清亮悠扬。《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國語辭典》:下行  拼音:xià xíng
1.文字的书写及排列方式由上往下称为「下行」。
2.公文书自上级机关传送至下级机关。
3.船由上游行驶至下游。如:「乘坐豪华客轮沿著长江一路下行,两岸景色十分迷人。」
4.车辆由北向南行驶。如:「帮我看看下行列车的时刻。」
《國語辭典》:呦呦  拼音:yōu yōu
拟声词。形容鹿鸣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漢語大詞典》:龙鸾(龍鸞)
(1).龙与凤。亦喻贤士。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感龙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屈原文》:“身絶 郢 闕,迹遍 湘 干。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 鹿门 上冢回,牀下拜龙鸞。”
(2).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 吕向 注:“鸞龙,有五色文章也。”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裴生 览千古,龙鸞炳天章。”
(3).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诗:“龙鸞变化异,笙笛音製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