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90
词典
2
分类词汇
1286
佛典
1
其它
1
共1290,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海潮音
凤吟
声息
仙梵
欬唾
人籁
晓声
玲玲
交鸣
边吹
豺声
许许
铿轰
响声
北音
《國語辭典》:
海潮音
拼音:
hǎi cháo yīn
佛教形容说法的声音似海潮声般雄壮而远闻。
分類:
佛教语
僧众
诵经
海潮
声音
按时
宏大
菩萨
应时
时适
《漢語大詞典》:
凤吟(鳳吟)
比喻清悠纤细的声音。 唐
吴筠
《竹赋》
:“上点点以云翳,下泠泠而凤吟。”
分類:
纤细
声音
《國語辭典》:
声息(聲息)
拼音:
shēng xí
1.消息。如:「互通声息」。
2.声音、动静。《西游记》第三○回:「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著牙,忍著腿疼跳将起去。」《文明小史》第四回:「走到一家门口,把马拴在树上,听了声息俱无,想是已经睡了,不去惊动。」
分類:
声息
声音
气息
消息
情况
形势
《漢語大詞典》:
仙梵
指道教徒诵经的声音。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值雨访李庚初炼师》
诗:“斋宫仙梵静,花殿幽香闭。”
分類:
道教
教徒
诵经
声音
《漢語大詞典》:
欬唾
(1).比喻声音,谈吐。
《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
:“ 寧 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 羽 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
之九:“文章似 扬 马 ,欬唾落明珠。”
(2).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辨骚
》
:“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
《
旧唐书·王武俊传
》
:“势同患均,转寇讎为父子欬唾间。”
分類:
声音
不费力
谈吐
时间
短暂
《國語辭典》:
人籁(人籟)
拼音:
rén lài
1.人所发出的声响。如:「在这深山的夜里,人籁静息,只听得虫鸣蛙唱,此起彼落。」
2.箫声。《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
分類:
人力
吹箫
发出
精工
声音
音响
作品
管乐器
《漢語大詞典》:
晓声(曉聲)
(1).指晓鼓之声。 唐
李贺
《官街鼓》
诗:“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2).喻先导者的声音。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惟苓落既久,思想大荒,虽冀履前人之旧迹,亦不以猝得,故直近十七世纪中叶,人始诚闻夫晓声。”
(3).懂得音律。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知音
》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分類:
懂得
先导
音律
鼓之
声音
《國語辭典》:
玲玲
拼音:
líng líng
拟声词。形容玉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声律》:「则转声于吻,玲玲如振玉。」
分類:
明洁
明洁貌
清越
声音
《漢語大詞典》:
交鸣(交鳴)
指交织在一起的声音。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
诗:“那是海中的涛声?空中的风声?可还是--罪恶底交鸣?”
分類:
交织
声音
《漢語大詞典》:
边吹(邊吹)
(1).古代边地所用的吹奏乐器。 唐
韩休
《奉和御制平胡》
:“叠鼓摇边吹,连旌暗朔云。” 唐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郊云驻旌羽,边吹引金鉦。”
(2).指边地吹奏乐器吹奏出的声音。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贺牛相公状》
:“望京华而甚遥,听边吹而增欷。”
分類:
边吹
边地
吹奏
吹奏乐器
声音
《國語辭典》:
豺声(豺聲)
拼音:
chái shēng
比喻恶人的声音凶猛如豺。《左传。文公元年》:「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分類:
凶残
凶恶
残忍
人
声音
《漢語大詞典》:
许许(許許)
甚少,极少。 明
姚士粦
《见只编》
卷上:“诸军因噪曰:‘我辈劳苦塞上数年,仅得许许,更夺人刀下食乎?’”
《漢語大詞典》:
铿轰(鏗轟)
(1).形容声音洪亮。 唐
徐浩
《宝林寺作》
诗:“照耀珠吐月,鏗轰鐘隐雷。”
(2).指洪亮的声音。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
诗:“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轰。”
分類:
洪亮
声音
《國語辭典》:
响声(響聲)
拼音:
xiǎng shēng
声音。如:「别弄出任何响声。」
分類:
响声
声音
消息
《國語辭典》:
北音
拼音:
běi yīn
1.北方语音。如:「他操一口北音。」
2.北方的音乐。《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宋。
苏轼
〈
石钟山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分類:
北方
北面
乐音
语音
声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