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望族  拼音:wàng zú
有声望的世家豪族。《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
《國語辭典》:才望  拼音:cái wàng
才华声望。《晋书。卷五四。陆机传》:「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國語辭典》:誉望(譽望)  拼音:yù wàng
名望。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新唐书。卷一八四。马植传》:「植自以誉望在当时诸公右,久补外,还朝不得要官,为宰相李德裕所抑,内怨望。」
分類:名誉声望
《国语辞典》:声实(声实)  拼音:shēng shí
声望和实际作为。《晋书。卷六二。刘琨传》:「王浚以琨侵己之地,数来击琨,琨不能抗,由是声实稍损。」《北史。卷二一。崔宏传》:「千里之际,须欲救援,赴之甚难,如此则声实俱损矣。」
分类:声望
《漢語大詞典》:声迹(聲跡)
亦作“ 声跡 ”。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漢語大詞典》:齐肩(齊肩)
(1).与肩相平。后汉书·舆服志上:“熊旗六斿,五仞齐肩,以象参伐。”隋书·礼仪志六:“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长齐肩。”
(2).两者高度相等。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小儿名 伯禽 ,与姊亦齐肩。” 宋 李南仲 《罗浮山赋》:“乃 百粤 羣山之祖,与 南岳 而齐肩。”亦比喻才能、声望相同;相提并论。 明 胡应麟 诗薮·上国:“大抵 元魏 之才, 子昇 独步; 高齐 之誉, 邢 魏 齐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使 子建 与 应 刘 并列, 拾遗 与 王 孟 齐肩,可乎?”
《漢語大詞典》:望人
有声望的人士。 宋 苏洵 《苏氏族谱亭记》:“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而大乱吾俗焉。”
《漢語大詞典》:穹崇
(1).高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正殿块以造天兮,鬱并起而穹崇。” 李善 注:“穹崇,高貌。” 唐 杨衡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诗:“ 紫霄 不可涉,灵峰信穹崇。”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然当身歷 华首 时,止仰上崖之穹崇,不觉下壁之峻拔。”
(2).形容声望或地位崇高。 唐 刘禹锡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诗:“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望穹崇镇北边。”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光颜 ,以大勋康国,品位穹崇。”
(3).指高山。 唐 孟郊 《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扣奇惊浩淼,採异访穹崇。”
《國語辭典》:素望  拼音:sù wàng
平日的声望。如:「他素望良好,是个可信赖的人。」《南齐书。卷三三。列传。张绪》:「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
《漢語大詞典》:华资(華資)
显贵的地位或声望。北史·李彪传:“ 彪 虽宿非清第,代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京丞相转官:“ 京右丞相 以十月受册宝赏……四月之间,陟五华资,仍回授三帙。”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下》:“夫以四五品之华资峻望,宜於此等汨没性灵之具,可少止矣。”
《國語辭典》:资望(資望)  拼音:zī wàng
资格与声望。《晋书。卷六七。郗鉴传》:「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
《漢語大詞典》:前望
(1).有声望的前辈。新唐书·裴垍传:“ 垍 器局峻整,持法度,虽宿贵前望造诣,不敢干以私。”
(2).犹前程。 宋 范仲淹 《与王状元书》:“惟阁下居丧食贫,聚数百指。前望高远,宜无动怀。”
《漢語大詞典》:位望
官位声望。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命禄尊贵,位望高大。”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岘:“而 岘 位望最旧,事多独决。”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仪郎古清要,位望今已衰。”
分類:官位声望
《漢語大詞典》:豪健
(1).势力强大;声望显赫。后汉书·桓谭传:“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讎,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於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復法禁者也。” 唐 杜牧 《大雨行》:“尽召邑中豪健者,阔展朱盘开酒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明 季以来, 宋 学太盛。于是近今之士,竞尊 汉 儒之学,排击 宋 儒,几乎南北皆是矣。豪健者尤争先焉。”
(2).强健;壮健。 唐 杜甫 《沙苑行》:“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每岁攻驹冠边鄙。”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且其弟 岳 亦豪健絶人者也, 徐 沂 间人,鷙勇如 棐 岳 类甚众,若不收拾驱使令捕贼,即作贼耳!” 明 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故人》诗:“我今齿髮虽未老,豪健已觉难如前。”
(3).气魄大,强有力。 唐 元稹 《唐故使持节万州诸军事万州刺史赐绯鱼袋刘君墓志铭》:“始君善交人,凡气志豪健尚功名者,多师之。”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於文章,见於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 老泉 之文豪健, 东坡 之文奇纵,而 潁滨 之文深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三家店词:“又 上谷 旅店,有题壁云: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赎 楚怀王 。语极豪健。亦无名氏。”
《漢語大詞典》:夙望
往昔的声望;平素的声望。亦指素有声望的人。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 舜 门登夙望, 韦 氏继先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方伯致政加衔:“ 四川 左布政使 林茂达 ,覲岁乞休,上以其有夙望,亦加右副都御史遂其请,然而不得乘传矣。” 清 李渔 《怜香伴·搜挟》:“綉斧威名山重,鉴文场夙望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