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哮吼  拼音:xiào hǒu
1.兽类的吼叫声。
2.大声吼叫。《西游记》第二七回:「孙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铁棒,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國語辭典》:哮喘  拼音:xiāo chuǎn
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覆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气喘」。
《漢語大詞典》:奋呼(奮呼)
奋力高呼;大声喊叫。 宋 叶适 《治势上》:“而其甚也,宦官之微,匹夫之奋呼,士卒之擅命,而天下之势无不在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辛丑二宗伯:“至云 沈某 父子,尝从大夫之后,偶因出游,未遑趋避,而衷甲之士,奋呼羣起,几不获生焉。”
《國語辭典》:呐喊(吶喊)  拼音:nà hǎn
高声喊叫。常用于壮声势、助威之时。《西游记》第四四回:「忽听得一声吆喝,好便似千万人呐喊之声。」《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渔埠编保》:「如有他处贼船尾入本保行劫,该保渔船不时巡哨,如遇有此,齐集呐喊。」
《國語辭典》:吆喝  拼音:yāo he
高声呼喝。《西游记》第六回:「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就把这句话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爷也吓醒了。」也作「么喝」、「喓喝」。
《國語辭典》:喧嚷  拼音:xuān rǎng
大声呼喊、吵闹。《三国演义》第四○回:「人相喧嚷,马尽嘶鸣。」《儒林外史》第四九回:「秦中书叫管家去书房后面去看是什么人喧嚷。」
《漢語大詞典》:吵吵
(1).方言。指许多人乱说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别吵吵呀,不许开小会,大伙都站好。”
(2).方言。大声喊叫。 张天民 《创业》十二:“ 秦发愤 的嗓门本来就大,再加上事事认真,吵吵起来了。”
《國語辭典》:叫好  拼音:jiào hǎo
对于精彩的表演大声喝采、喊「好」,表示赞赏。《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國語辭典》:高喊  拼音:gāo hǎn
大声喊叫。如:「夜市里,小贩高喊叫卖声总是不断。」《西游记》第二○回:「气昂昂的努力大哮,雄纠纠的厉声高喊。」
《漢語大詞典》:扎呼
大声喊叫。 王汶石 《大木匠》:“‘啊哟!我的爷呀,你这是钻到谁家的烟囱去啦!像个倒灶鬼的穷铁匠似的!’ 桃叶 妈扎呼着,‘ 桃叶 ,快给你爸舀盆洗脸水来。’”
《漢語大詞典》:吆天喝地
大声喊叫。
《漢語大詞典》:吆吆喝喝
吆喝。大声喊叫。《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一簇人亚肩迭背的围着一个汉子,赤着上身,在那阴凉树下,吆吆喝喝地使棒。”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见那些卖吃食的吆吆喝喝,沿街又横三竪四摆着许多笤帚簸箕掸子毛扇儿等类的摊子担子。” 徐迟 《财神和观音》:“一个肥头肥脑的副官吆吆喝喝的指领他们到了一座大洋楼前面。”
《漢語大詞典》:吆唤
大声喊叫、呼唤。 曹禺 《日出》第三幕:“外面吆唤各种叫卖声。” 穆青 《雁翎队》:“傍晚再听不到饲鸭人嘎哑的吆唤,清晨再听不到那幽美的采菱歌。” 韦君宜 《一个炼铁厂的历史》:“这个招呼,那个吆唤。”
《国语辞典》:鸣鼓大噪(鸣鼓大噪)  拼音:míng gǔ dà zào
军队进攻时则击鼓,士兵则大声喊杀,用以鼓舞士气,同时在气势上震慑敌军。《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兵追击,奔至汾曲,契丹鸣鼓大噪,伏兵四起,冲唐兵断为两阵。」
《国语辞典》:洋叫  拼音:yáng jiào
1.哨子。《邻女语》第七回:「立时吹起洋叫,传命掌号,在练兵场安营立帐。」
2.大声喊叫。《西游记》第三四回:「只见有两扇石门,半开半掩,不敢擅入。只得洋叫一声:『开门!开门!』」
《国语辞典》:喊口令  拼音:hǎn kǒu lìng
大声喊叫口令,使在场人员全体依口令动作。如:「老师上课、下课时,班长都要负责喊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