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芙蓉国(芙蓉國)  拼音:fú róng guó
因湖南湘江一带多生木芙蓉,故借指湖南。
《漢語大詞典》:岕茶
茶名。产于 浙江省 长兴县 境内的 罗岕山 ,故名。为茶中上品。 明 袁宏道 《龙井》:“岕茶叶粗大,真者每斤至二千餘钱。”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厚予之金,使往山中贩岕茶,得息颇厚。”
《国语辞典》:无锡县(无锡县)  拼音:wú xí xiàn
县名。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北。周秦间境内产锡,到了汉朝,锡竭,故称为「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名为「有锡」;到东汉顺帝时,锡又枯竭,故又称为「无锡」,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此地濒太湖北岸,当京沪铁路中点,大运河由此经过,工商业繁荣,故也称为「小上海」。
《國語辭典》:境域  拼音:jìng yù
疆界以内的地区。《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
《漢語大詞典》:鹊渚(鵲渚)
(1).银河。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一:“鹊渚星桥迥,羊车水殿开。”
(2).指 鹊洲 ,在 安徽 境内。 明 汤显祖 《朱大复舒城》诗:“ 鹊渚 逢人报好音, 龙舒 君长挟青琴。” 徐朔方 笺校:“ 朱大復 名 长春 , 显祖 同年进士。时出任 舒城 知县。”
《漢語大詞典》:天目山
山名。在 浙江 临安县 境内。分东西两支:东支名 东天目山 ,西支名 西天目山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 天目山 ……有两峯,峯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 天目 。”多奇峰、竹林,为 浙西 名胜地。最高峰为 龙王山 ,高1587米,在 西天目山 。道教谓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名“天盖涤玄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漢語大詞典》:扫境(掃境)
倾其境内全力。新唐书·杨行密传:“ 儒 扫境以来,利速战,宜坚壁老其师,则我无敌矣。” 宋 苏洵 《几策·审敌》:“孺子继立,大臣外叛, 匈奴 扫境来寇,兵不血刃而京师不守,天下被其祸。”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何温顺公:“其前妻闻其尚主,怒,扫境而出,欲与之战。”
分類:境内全力
《漢語大詞典》:鹤湖(鶴湖)
湖名。在 浙江 嘉善 境内。 明 胡山 《烟雨楼》诗:“ 鹤湖鹅湖 同济师, 平江 吴江 各传矢。” 清 蒲松龄 《李淡庵图卷后跋》:“既而解甲作牧,初释褐於 鹤湖 ,与 浙 有缘。”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三·嘉兴府》:“ 鹤湖 ,在县( 嘉善县 )西北三十里,又西北六里即 分湖 也。”
《国语辞典》:无定河(无定河)  拼音:wú dìng hé
河川名。在陕西省北部。源出鄂尔都斯右翼前旗境内,有三源,三河合流为无定河,东南流经陕西省榆林、米脂、绥德诸县,至清涧县注入黄河,因其急流挟沙,深浅无定而得名。
《国语辞典》:芜湖县(芜湖县)  拼音:wú hú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因县境内有芜湖而得名。地濒长江东岸,东通水阳、青弋诸江,西达巢湖沿岸诸县,水运甚便。清光绪二年依中英烟台条约开为商埠,商业繁盛。简称为「芜湖」。
《國語辭典》:謻台(謻臺)  拼音:yí tái
位于今河南洛阳的古台。相传为周景王所筑,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至虖阸䧢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句下汉。刘德。注:「洛阳南宫謻台是也。」也称为「逃债台」。
《漢語大詞典》:内镇(内鎮)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权位的瑞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 郑玄 注:“如王之镇圭也。” 贾公彦 疏:“言是谓内镇者,对天子执镇圭为内,若内宰对大宰为内,内司服对司服为内。王不言外者,男子居外是其常,但妇人阴,则得内称也。”
(2).境内腹地重镇。南齐书·州郡志上:“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 江 ,缘 江 为境,似 河内郡 ,内镇优重。”新唐书·藩镇传·刘从谏:“朝议谓 上党 内镇,与 河朔 异,不可许。”
《國語辭典》:借道  拼音:jiè dào
借路经过。《谷梁传。僖公二年》:「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韩非子。说林上》:「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也作「假道」。
《漢語大詞典》:蟹泉
泉名。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境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 蒲阳 壶公山 有 蟹泉 ,在 嵌嵓 之侧。一杖大可容臂,其源常竭,求涓滴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跋提河
古代 拘尸那揭罗国 境内 阿利罗跋提河 (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 印度 。 唐 顾况 《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 跋堤河 在左, 长仙园 在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 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分類:罗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