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玉溪
(1).溪流的美称。 唐 贾岛 《莲峰歌》:“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 宋 朱熹 《读李宾老玉涧诗偶成》诗:“独抱瑶琴过玉溪,琅然清夜月明时。” 清 金农 《咏频婆果》:“为语玉溪溪上女,不劳红豆寄相思。”
(2). 唐 诗人 李商隐 别号“ 玉溪生 ”的省称。 宋 陆游 《假中闲户终日偶得绝句》:“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 玉溪 诗。” 清 唐孙华 《毘陵舟中闻吴给谏讣》诗:“年少科名昨梦虚, 锦溪 才笔 玉溪 如。”
(3).水名。 江西省 信江 流经 玉山县 境内的一段。 宋 辛弃疾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词:“偶然重傍 玉溪 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2). 唐 诗人 李商隐 别号“ 玉溪生 ”的省称。 宋 陆游 《假中闲户终日偶得绝句》:“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 玉溪 诗。” 清 唐孙华 《毘陵舟中闻吴给谏讣》诗:“年少科名昨梦虚, 锦溪 才笔 玉溪 如。”
(3).水名。 江西省 信江 流经 玉山县 境内的一段。 宋 辛弃疾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词:“偶然重傍 玉溪 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漢語大詞典》:于越(於越)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内。《大戴礼记·劝学》:“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汉书·货殖传》:“辟犹 戎 翟 之与 于越 不相入矣。”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 于越 犹 句吴 耳。” 祝廉先 《文选六臣注订譌》:“ 于越 为百越之一种,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为 扬越 , 福建 为 闽越 , 广东 为 南越 , 安南 为 骆越 之类。”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 吴 越 。《淮南子·原道训》:“ 匈奴 出秽裘, 于 越 生葛絺。” 高诱 注:“ 于 , 吴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职, 辽太祖 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 辽 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春秋 时 越国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带。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吴 。” 杜预 注:“於,发声也。”《逸周书·王会》:“ 於越 纳,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迁客投 於越 ,临江泪满衣。”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 吴 越 。《淮南子·原道训》:“ 匈奴 出秽裘, 于 越 生葛絺。” 高诱 注:“ 于 , 吴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职, 辽太祖 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 辽 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春秋 时 越国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带。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吴 。” 杜预 注:“於,发声也。”《逸周书·王会》:“ 於越 纳,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迁客投 於越 ,临江泪满衣。”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漢語大詞典》:龟蒙(龜蒙)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 ,东南名 蒙山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毛 传:“ 龟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济 漯 ,拥节 龟 蒙 。” 唐 刘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 洙 泗 秋微动, 龟 蒙 月正圆。”
《漢語大詞典》:五原
(1).关塞名。即 汉 五原 郡之 榆柳塞 。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五原县 。《汉书·匈奴传下》:“ 呼韩邪单于 款 五原塞 ,愿朝三年正月。” 唐 贾至 《出塞曲》:“传道 五原 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 秦 。”
(2).地名合称。在今 陕西省 。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仇兆鳌 注引《长安志》:“ 长安 、 万年 二县之外,有 毕原 、 白鹿原 、 少陵原 、 高阳原 、 细柳原 ,谓之五原。”
(3).地名合称。在今 宁夏 境内。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陈熙晋 注:“五原谓 龙游原 、 乞地千原 、 青岭原 、 可嵐贞原 、 横槽原也 。”
(4).指 唐 韩愈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五文。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原》:“自 唐 韩愈 作‘五原’,而后人因之。”
(2).地名合称。在今 陕西省 。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仇兆鳌 注引《长安志》:“ 长安 、 万年 二县之外,有 毕原 、 白鹿原 、 少陵原 、 高阳原 、 细柳原 ,谓之五原。”
(3).地名合称。在今 宁夏 境内。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陈熙晋 注:“五原谓 龙游原 、 乞地千原 、 青岭原 、 可嵐贞原 、 横槽原也 。”
(4).指 唐 韩愈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五文。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原》:“自 唐 韩愈 作‘五原’,而后人因之。”
《漢語大詞典》:黄浦
(1).水名。 上海市 境内 黄浦江 的旧称。源出 浙江省 嘉兴市 境,受 三泖 诸水,东流经 松江 、 金山 诸县,至 上海市 东北,合 吴淞江 入海。相传为 战国 楚 春申君 黄歇 所开,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黄歇浦 。 明 称 大黄浦 , 清 以来通称 黄浦江 。《孽海花》第二回:“但见 黄浦 内波平如镜,帆檣林立。”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一名 黄蘗涧 。源出县西南 黄蘗山 ,北流入县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鲍照 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唐 颜真卿 《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寺前二十步,跨涧有 黄浦桥 ,桥南五十步,又有 黄浦亭 ,并 宋 鲍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赋诗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黄蘖山 出,故号 黄浦 ,俗亦名 黄蘗涧 。”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一名 黄蘗涧 。源出县西南 黄蘗山 ,北流入县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鲍照 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唐 颜真卿 《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寺前二十步,跨涧有 黄浦桥 ,桥南五十步,又有 黄浦亭 ,并 宋 鲍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赋诗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黄蘖山 出,故号 黄浦 ,俗亦名 黄蘗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