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帻堕(帻堕)
晋书庾敱傅敱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刘舆见任于越说越令就换钱千万越于众坐中问敱而敱乃颓然已醉帻堕杋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 苏轼诗逮君帻未堕对此月犹横
《漢語大詞典》:慵堕(慵墮)
见“ 慵惰 ”。
《國語辭典》:慵惰  拼音:yōng duò
懒惰。唐。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閒旷,勤苦劝慵惰。」也作「慵懒」。
分類:懒惰
《漢語大詞典》:山堕(山墮)
见“ 山嶞 ”。
《漢語大詞典》:山嶞
狭长的山。尔雅·释山:“峦,山嶞。”嶞,一本作“ 堕 ”。 邢昺 疏:“凡物狭而长谓之嶞者,则此言山嶞者,谓山形狭长,一名峦也。” 清 钱谦益 《三月七日发灊口抵祥符寺》诗:“山嶞谷袭水见底,滩声半出烟嵐里。”
分類:狭长邢炳
《骈字类编》:阳堕(阳堕)
后汉书光武纪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堕其书寻邑得之不憙
《骈字类编》:丝堕(丝堕)
宋 张耒 春日书事 虫飞丝堕两悠飏,人意迟迟日共长。
《漢語大詞典》:退堕(退墮)
(1).佛教语。指失去佛性而堕入恶道。决定藏论卷上:“若不更生,云何退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商侣爱恋,情难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堕。” 明 李贽 《与李惟清书》:“是以虽生彼,亦有退堕者;以佛又难见,世间俗念又易起,一起世间念即堕矣。”
(2).指退步落后。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余病且老,念昔语 伯和 ,今退堕几何矣。”
《漢語大詞典》:懒堕(懶墮)
犹消磨。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空教我日夜思量计万条,一回家心焦,何日了?越把我磨剑的志节懒堕却。”
分類:消磨
《分类字锦》:再堕(再堕)
说苑韩平子问叔向曰刚与柔孰坚对曰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存
分类:齿
《國語辭典》:堕业(墮業)  拼音:duò yè
造做不善的行为。《金瓶梅》第一九回:「妇人笑道:『你这个堕业的众生,到明日不知作多少罪业?』」
《國語辭典》:倭堕髻(倭墮髻)  拼音:wō duò jì
一种汉时流行的发髻型。髻斜于一侧,故称为「倭堕髻」。《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漢語大詞典》:骄堕(驕墮)
见“ 骄惰 ”。
《漢語大詞典》:骄惰(驕惰)
亦作“ 骄堕 ”。 骄纵怠惰。《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 宋 王安石 《省兵》诗:“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等郡田札子》:“﹝ 金 人﹞所爱惟金帛子女,志已骄堕。” 明 张居正 《答巡抚高凤翥书》:“以骄惰不习之兵,当 瓦剌 新鋭之虏,其势固不敌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唐太宗 对朝臣说,我不打 突厥 ,反送给金帛,为的让他们骄惰,以便一举消灭。”
《漢語大詞典》:堕成(墮成)
谓废弃成法。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堕成变故伤功,工商上通伤农。”
分類:废弃成法
《分类字锦》:堕枯(堕枯)
戴复古 乔木堕枯薪。
分类:
《漢語大詞典》:危堕(危墮)
从高处落下。堕,或作“坠”。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今之言毬之害者,必曰有危堕之忧,有激射之虞,小者伤面目,大者残形躯。” 马通伯 校注:“堕,或作‘坠’。”
分類:高处落下
《漢語大詞典》:媮堕(媮墮)
见“ 媮惰 ”。
《漢語大詞典》:媮惰
亦作“ 媮堕 ”。亦作“ 媮嫷 ”。 偷安怠惰。 宋 苏辙 新论中:“天下之吏媮堕苟且,不治其事。” 宋 朱熹 《答魏元履》之一:“切不可以轻易急迫之心求旦暮之功;又不可因循媮惰,虚度光阴也。”明史·海瑞传:“诸司素媮惰, 瑞 以身矫之。” 章炳麟 《思乡原》上:“且夫 宋 世朝士,徧为燕乐,文章媮嫷,甚于 四杰 也。”
分類:偷安怠惰